logo

封秀丽:守护文化根脉 做戏曲传承的追梦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海州街道南门社区的“非遗直播间”内,委婉悠扬的吟唱引得众多居民驻足聆听,以封秀丽为首的老艺人围坐成一圈,琵琶、二胡、三弦、碟琴……随着一声韵味十足的戏腔响起,海州五大宫调秋季首场直播开始了。

2000年,当时32岁的封秀丽受家里热爱唱戏的婆婆影响,开始接触海州五大宫调,初听即“沦陷”,从此便成了海州五大宫调的铁杆“戏痴”。海州五大宫调历史悠久,是江苏明清俗曲的重要一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演唱特点是字少腔多,曲调委婉细腻,令人回味无穷。

为了更好地学习,封秀丽四处打听、多次登门,终于如愿拜在海州五大宫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长兰门下。为进一步掌握戏曲演唱技巧,她制定每日练唱计划,每天坚持站立练唱2小时,“我感觉自己好像有‘强迫症’,即使白天工作再累再忙,也一定要赶在一天结束前完成自己每天规定好的练唱任务。”正是因为这份勤奋好学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坚持,封秀丽在海州五大宫调戏曲学习中进步飞快。2008年,封秀丽被市艺术研究所评为海州五大宫调先进传承人,2009年,获评海州五大宫调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由于海州五大宫调多以民间自娱形式演唱,缺乏与当代相融合的主流传播途径与经验,导致这一曲种逐渐脱离市民文化生活。针对这一情况,封秀丽深刻意识到传承的问题刻不容缓,她一边学唱,一边坚持收集有关海州五大宫调的唱本、曲谱等历史资料,一边带领“票友”们积极组建“南门社区五大宫调艺术团”,为居民送上高质量演出的同时,不断提升海州五大宫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1年,封秀丽当选为海州区人大代表,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她把每次参加海州区人大及海州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的会议、调研、视察等活动都看作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今年海州街道人大工作会议上,她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宣传方法来打破人们对海州五大宫调的刻板印象,“现在和几十年前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了,我希望能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让海州五大宫调不仅可以‘活跃’在街头巷尾,还可以火爆在网络平台,让海州五大宫调的艺术生命力真正‘活’起来。”海州街道人大工委收到建议后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打造海州街道“非遗直播间”,为喜爱非遗文化的市民奉上这份文化盛宴的同时,吸引了更多群众为非遗传承工作添砖加瓦。

为了传承好海州五大宫调,封秀丽步履不停,一直奔波于舞台前线。秉承“用心为群众办事”理念的她意识到,要让海州五大宫调“活下去、火起来”,关键要在培养传承人上下功夫。为此,封秀丽在海州街道南门社区设立的海州五大宫调传承点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开设“小曲堂”,并经常到海州区老年大学义务教学,与市民进行戏曲文化艺术交流。“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希望能继续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尽自己的力量,为老海州的文化发展做点事情,让更多人感受到海州五大宫调的无穷魅力。”( 张晨晨 王影 陈荣 钱凡雪)

图为封秀丽演出现场。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