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90后村书记 让农产品上网闯市场(港城新业态下的创新创业故事①)

编者按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新职业、新业态在我们生活中不断涌现,并成为新常态。这些新的就业探索,为港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不少人在新行业、新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带来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希望。本报聚焦新业态,记录下一个个创新创业故事背后激发的城市新活力。

 “很高兴成为灌南县首批大闸蟹推荐官之一。今后我会继续通过直播帮助灌南县大闸蟹,打响本地品牌,为助农增收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情满中秋”灌南县首届大闸蟹推广直播活动现场,“电商带货达人”胡品慧自信满满地说。

胡品慧是灌南县政协委员、田楼镇二图村党支部书记,还是田楼镇人大代表。近年来,她身上又多了个“标签”:农村电商带货达人。“我所在的田楼镇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如大米、葡萄、红薯以及鸡、鸭等,如何帮助农民把这些土特产卖出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胡品慧说,网络直播的风行,让她嗅到了富民商机。

  近年来,我市电商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灌南作为农业大县,也依托本土优质资源,不断抢抓机遇,搭平台、给政策、创模式等,形成特色鲜明、差异发展的电商产业布局和发展动能———“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这一景象在灌南县已成为新常态。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该县还培育一大批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致富的乡土电商人才。胡品慧就是其中之一。

  从2021年6月开始,胡品慧就积极利用工作之余,在网络平台发布本村的农产品短视频作品,初期就收获3500名粉丝,作品点赞量也达到3万多。“我主要通过抖音平台宣传田楼镇的农产品,其中包括田楼大米、西瓜、葡萄等无公害绿色食品。”胡品慧说,“我一般利用中午或晚上的时间直播,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如果数量多的话,我们会为买家申请优惠。”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没有专业指导加上直播设备不齐全,直播间的人流量和销量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她很发愁。去年11月,由灌南县商务局牵头组织、大业电商承办的灌南电商普及培训开始了,她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她提出想创建田楼镇农特产品馆的想法,大业电商便为其出谋划策,在门面设计、室内布局、陈列摆设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建议。目前,田楼农特产品馆已开张运营,效益远超预期。

  今年初,灌南县首届电商短视频&直播大赛开赛,包括胡品慧在内的20多名直播主播齐聚灌南颐高互联网科技创业园,一展才能,他们中有镇村干部、涉农企业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等。在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创业创新大赛上,胡品慧的电商项目获得三等奖。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头连着灌南县乡村,一头连着市场。电商进村有效拓宽了灌南县本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当地农特产品走出县城。去年以来,该县已销售各种农产品、土特产近千万元。目前,胡品慧的直播带货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她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努力带领全村群众走上更加富裕美好的幸福道路。(□ 张晨晨 刘青 文/图)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邓梦雪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