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凡十年,逐梦港城。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后发先至”奋进步伐,谱写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新篇章。
为全面展示我市各县区、功能板块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以及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连云港发布今起推出《喜迎二十大 建功在港城·社长总编专访县区“一把手” 》专栏,详实反映全市各地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奋勇争先,努力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的担当与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0:43
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商振江
674Kb
这里,高度浓缩了连云港改革开放的历史。
这里,充分展现了连云港“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开辟的康庄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飞速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强医药创新基地、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三峰并立”的产业新城。如今,坐拥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大开放优势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新的征程上一路前行。
近日,在接受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市委常委、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商振江表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紧围绕“苏北最高、沿海一流,大手笔建设现代化新港城几何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迅速掀起“全面开创新局、全面完成目标”的新热潮,争当全市“后发先至”的排头兵、领头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生产力快速释放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面对面】问:过去十年,是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市开发区如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 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商振江接受连云港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采访
答:过去十年,市开发区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体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快速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经济增长有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两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在217家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32位。
其次,“3+N”主导产业加速崛起,产业发展轮廓更加清晰。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市开发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地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产业发展清晰度高,轮廓分明,基本形成了“3+N”主导产业发展模式。所谓“3”就是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三大产业是市开发区顶天立地的支柱产业,贡献了近80%的工业总产值。所谓的“N”就是其他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三产服务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
新医药产业是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21年,市开发区新医药产业产值447亿元,占全市新医药产业产值70%。近年来,面对集采等行业下行压力,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医药产业发展承压前行。面对危机和挑战,我们坚信以创新为引擎的新医药产业必将冲破行业发展的乌云,重新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成长力。目前,恒瑞、豪森、润众、康缘等龙头企业增速正在恢复,预计到今年年底,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医药产业增长将达到7.4%。可以肯定地说,“十四五”期间,市开发区新医药产业还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
新材料产业是市开发区重要的特色产业。主要包括四大产业板块:一是高性能纤维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聚了中复神鹰、奥神新材等行业领军企业。二是结构性复合材料,主要包括已经建成投产的维赛新材以及刚刚开工的科拉斯等企业。三是陶瓷新材料企业,包括全球硅微粉领先企业联瑞新材、汇浦陶瓷新材料。四是各种膜材料产业,集聚了华海诚科、慧智新材料、高驰韩亚、先导等行业龙头。预计到“十四五”末,市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将达到300亿元到5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市开发区重要的临港特色产业,形成了风电装备、汽车零部件、物流装备等产业板块,是亚洲最大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预计“十四五”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达到300亿元至500亿元。
【在现场】8月31日上午,市开发区举办秋季重点项目暨科拉斯复合材料基地项目开工仪式。本次开工的20个项目,总投资137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平均单体规模6.85亿元,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210.5亿元、利税26亿元。据介绍,本次开工的项目,均为“3+N”主导产业项目,与市开发区产业定位高度契合,与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导向高度一致。这些产业科技含量高,行业优势明显,其中科拉斯复合材料基地项目已成功研制出多个具有独立自主研发专利的复合材料产品;神丰聚酰亚胺纤维项目已成功破解国内纤维材料“卡脖子”难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凝聚敢闯敢试勇气
【面对面】问:改革开放的核心就是靠体制机制的改革、理念的更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开发区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市开发区是连云港开放的高地,更是创新的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开发区抢抓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两区融合契机,努力构建了“全域自贸”的高水平开放格局。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1220”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拿地即开工”,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不见面审批。不断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打造全市一流营商环境。2021年,市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第29位。并成立了“立即解决、问题清零”指挥部,整合了区内12345平台和企业服务中心多个为企服务窗口,并建立难题会办机制。今年以来,已收集企业项目难题495件,及时解决率超85%。
发挥自贸区开放平台载体效应,增加园区开放的首位度。三年来,我们积极围绕自贸区功能定位,形成独具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121项,其中创新多式联运协同监管服务体系相关经验全国推广,“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海事政务闭环管理等四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层面备案认可,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零待时”等两项案例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推荐案例。
发挥创新先行区效应,打造全市创新经济发展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开发区创新成果丰硕,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部分试验台 完成动态调试,具备试验能力,1类新药获批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位。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55%左右,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随着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创新发展,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进一步释放。
【在现场】8月30日,全球最长123米风电叶片在港城企业中复连众成功下线。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刷新了全球风电叶片新的长度纪录。整支叶片长约123米,单支重量超过50吨,叶根直径超过5米,叶片表面面积突破1000平方米。该机组适配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后,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超过5000万千瓦时。中复连众负责人乔光辉介绍,在全球风电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叶片的大型化不仅有助于提高风机发电效率功率,更能降低风电场的机位和风电场的造价,从而经济高效地服务于国内“双碳”需求。
积极改善民生福祉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面对面】问:实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开发区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园区功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开发区坚持港产城融合并进,突出高水平科技研发区、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和高层次的商务开放区三大重点建设任务,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投资14.8亿元建设的16万平方米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今年年底有望投入运营。该医院定位于“小全科+主流专科”,将引入当前全球领先的肿瘤精准放疗技术质子治疗,建设苏北首座质子示范中心。并投资4亿元建成2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百姓末端卫生需求。
补齐教育需求短板。今年,市开发区投资10多亿元引进市区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苍梧小学开发区校区、新海实验中学开发区校区等学校正在加快建设。昌圩湖中小学一体化校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新海高中开发区校区本月将进场施工。
补齐商业和农贸市场短板。目前,市开发区正在积极推进商业和农贸市场建设,其中17.3万平方米的金辉城市综合体明年12月底将部分投入运营,10.2万平方米的绿地商业综合体内的农贸市场、融福星光天地城市综合体等明年春节将投入运营。未来城五星级酒店明年年底主体完工。
补齐文化需求短板。市开发区还将在文化内涵丰富上下功夫,2024年9月2.55万平方米的中华药港文体中心将投入运行。
【在现场】近日,记者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看到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医院已初展新姿。该项目总投资约14.8亿元,设置床位约1000张。目前,现场工人正在忙着室内装修、室外幕墙等工序施工,预计明年7月即可全部竣工。
市开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敬阳介绍,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幕墙施工累计完成70%,室内精装修已完成50%,室外景观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前项目基本完工。(记者:连云港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