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乐见·老百姓晒幸福 | 医养结合让老人安享晚年

“走,我们去活动室唱歌了。”8时25分,84岁的杨光锐、83岁的陈秀梅夫妇相伴走出寝室。因为丈夫行走缓慢,陈秀梅习惯性地走在老伴后头。来到活动室,杨光锐慢慢地坐到钢琴边,待同伴们差不多都到齐,老人娴熟地演奏起来。

活动室宽敞明亮,老人们精神抖擞。看着老伴杨光锐神采飞扬地弹奏,陈秀梅内心满是感激,要不是来到医养结合养老院,他们不会有现在这么舒心愉悦的晚年生活。

“老伴患帕金森七八年时间了,之前在家的时候走路颤颤巍巍的,只能一点点挪着小步子,因为手抖得厉害,琴弹不了、毛笔字也写不了。2020年9月5日,我们俩来到了这里。在医生护士们规范及时的治疗护理下,他的状态越来越好,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能弹琴唱歌了,丢弃了很久的书法也能写起来了,走路也比以前稳当多了。”陈秀梅说,杨光锐原先是中学音乐教师,患病对他的打击挺大,在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没想到来了这里有这么大的改变,能有现在的精神头,他们很感恩、很满意。

陈秀梅本人也是高血压患者,心脏一直不太好,好几次突发险情,幸亏是在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才化险为夷。“去年8月份的一天,一早醒来,我这胸口就跟有大石头压着似的,憋闷气短,心脏跳得特别快,都坐不起来了。老伴按了床头的呼叫铃,很快医生护士就过来了,在床边就做上了心电图。”陈秀梅说,要是在家中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等孩子们赶来再送去医院治疗,那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在这里,这些问题都变得好处理。

7号楼11楼是一麟医养结合养老院的助养区,这里住着的都是些失能半失能或全失能老人。80岁的韩先生因为呼吸衰竭和鼻饲,加上其老伴周女士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儿女照顾起来较为困难,便于2021年1月27日来到这里,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照顾。

护士长高静带领的养老护理团队,承担起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照料工作,定期胃管喂食、翻身拍背、更换尿布、铺置气垫床预防褥疮、加强护理巡视,每日坚持对韩先生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为周女士疏导情绪,并为其进行记忆力认知训练。

经过养老院护理团队一年半的努力,现在韩先生已经成功拔除了胃管,可以经口进食了,周女士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常常拉着护士、护理员谈起她和老伴韩先生以前的故事,在养老院的走廊里经常能看到他们相互搀扶的身影。

“对于有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来说,照顾起来确实不容易,一是专业知识欠缺,二是精力也跟不上,于老人自身而言,生活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高静介绍,养老院实行入住老人健康统一管理,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优质的医疗技术为后盾,对于失能、半失能或全失能的老人提供医疗级别的护理服务,不仅满足老人基本的生存需求,更加注重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住院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及安宁疗护于一体的全程健康养老服务。目前,基本形成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护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及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四种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从“养”到“医养”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全市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24家,其中主城区7家,县区护理院建设达到全覆盖,机构床位总数4088张,其中医疗总床位971张。全市92家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签约率达到90%,所有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市86家基层卫生院和24家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老年人养老、康复和护理床位占总床位的20%。(袁春梅 庄静文 周海涛)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