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秋行海岸线 | 秦山岛:一座绿岛的盎然生机

地理坐标: 东经119度 北纬34.87度   

前往秦山岛的我们同一场秋雨意外邂逅,滴答滴答的雨滴敲打船窗。   

几十分钟的航程将我们送上了秦山岛。此刻的秦山岛雨意渐浓。蒙蒙雾色捻起层层微澜,目光所及皆是一片苍翠,诗意与生趣在这里相得益彰。

这片苍翠不是自然造就,而是赣榆人数百年的辛劳经营成就的绿岛之美。   

“秦山岛全岛由石英岩及大理岩构成。特殊的地理特色让一般的植物很难在海岛上生存,赣榆人就将生存能力极强的桃树引入海岛。这些桃树历经倭寇战乱摧残,今天依旧在秦山岛占据一席之地。”秦山岛岛区值班经理张来广退役前曾经在秦山岛筑守多年,对这些历史如数家珍。   

上世纪中叶,秦山岛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绿化行动。当时的人们在这里种植了松树、灌木林、冬青等树木,让石头岛披上了“绿羽裳”。

2011年4月,秦山岛被国家海洋局列入我国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一场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全面开展,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在秦山岛上试种,经过自然的优胜劣汰,让秦山岛成为一座被绿意覆盖的绿岛。秦山岛景区总经理刘波介绍,修复后秦山岛植被覆盖率达到85%,植物种类达130种,野生动物种类超过100种,其中秦山岛附近海域浮游生物68种、渔业资源类生物52种,底栖生物33种,更是在该海域发现了柳穿鱼的身影。   

秦山岛不仅绿树成荫,陡峭的崖壁也是绿草茵茵。这些绿草用密织的根系防范水土流失。话正说着,笔者就看到一位身负安全绳的绿化工人正在峭壁上攀爬,将预制的草籽通过喷播技术嵌入到峭壁土层。现场的技术人员告诉笔者,这种预制的草籽可以很好地同峭壁的土表粘合,使种子在遇风、降雨、浇水等情况下不流失,具有良好的固种保苗作用。   

守住了绿意的秦山岛如今已经成为海鸟生存在家园。在秦山岛最神秘的神路附近,笔者看到海鸥、鹰隼、海燕在神路高空盘旋、俯冲,甚至搏击风雨,自然生灵和海天一色的风景构成了一幅中国水墨画。   

从天空转移到海上,秦山岛“红沙滩”真实的面貌渐渐清晰,原来这是条由七彩缤纷的秦山砾石堆蚀而成的海水潜径,洁白的萤石、染红的鸡血石、青艳的石英绿交错有致,蜿蜒绵长向着大海深处延伸。   

海头村民陈忠良的家就在神路的另一头,对这片海域非常熟悉。“过去,海水浑浊,海里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垃圾。”陈忠亮回忆说,这几年,这样的情况正在变化,神路附近的沿岸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的石头,海洋垃圾数量明显减少了。  

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专家介绍,为了保护这方海域,我市在岛上建立海洋环境综合岸基监测站,借助海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人力,定期开展秦山岛开发利用状况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及时对秦山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雨生云雾,我们踏上了晚归的渔船,远处的秦山岛在水汽弥漫中若隐若现,好似一幅远古旷世的历史画卷在海天一色的海州湾风景中慢慢淡出,落日余晖笼罩下的绿岛风景却镌刻在晚归人的心中。(周莹  张晴)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