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从跬步前行,到带动两万余人参与;
十年,用责任和使命,擦亮报社助学公益品牌;
十年,初心和坚守不变,在助学路上行且致远。
2013—2022,“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走过了十年的温暖之路。
从10年前发布的第一名求助学子——考上中央财经大学的时佳,到今年8月28日发布的最后两名求助学子——考上湖州师范学院的陈宽阳和考上江苏大学的胡秋月,10年来,苍梧晚报共帮助282名贫困学子筹集助学款24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报业传媒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今年,从7月26日第一次走访到7月28日发布第一位求助学子故事,苍梧晚报搭建爱心平台,爱心人士共帮助43名贫困学子筹集助学款53.1163万元。目前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中。
“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品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成为“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的城市形象中的动人篇章。
助学金额再创新高
43名学子收到53万余元助学款
昨日,苍梧晚报第十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以《用奋斗追逐梦想 赢得明天》为题,报道了两位连云区励志学子的故事——考取湖州师范学院的陈宽阳以及考取江苏大学的胡秋月。
陈宽阳母亲常年生病,无劳动能力,父亲远赴新疆干苦力,双胞胎弟弟在湖州上大学,他家生活压力巨大;胡秋月父亲患脑梗,姐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弟弟腿脚不好,母亲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选择在逆境中奋力拼搏的陈宽阳和胡秋月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困难总会过去,我将用奋斗追逐梦想赢得明天。”
在看到两位励志学子的报道后,爱心热潮再次涌动——爱心企业江苏万达造价资助陈宽阳7100元学费,江苏帝邦资助胡秋月8000元学费。此外,爱心人士蒋先生还资助胡秋月1000元生活费,周宜榴资助陈宽阳300元生活费。
随着为期一个多月的捐资助学落下帷幕,苍梧晚报第十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完美收官。
截至8月28日下午6点,社会各界共为43名学子筹集助学款累计53.1163万元,人均受助金额超1.2万元。
今年,我们共帮助东海县学生8名、灌云县学生11名、灌南县学生7名、赣榆区学生15名、连云区学生2名。
其中,在赣榆区的行程超过600公里,足迹遍布柘汪、海头、赣马、城西、沙河等近十个乡镇,资助人数和资助力度也创下十年来之最,筹集学费、生活费超过20万元。
今年8月12日报道的《站着读书考上大学的“港城姑娘”》受到全网关注。今年,张广畅以521分考上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得知张广畅家庭情况后,江苏海洋大学校长宁晓明当即表态:“学校会把所有助困政策用尽,重点关注该生!”
学校还将为她减免部分学费。入校后,张广畅还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参与校内勤工助学等方式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全社会也掀起了全力帮扶张广畅母女俩的热潮,温暖了读者和网友的心——赣榆义工协会为张广畅家募集家具、家电等物资,柘汪镇政府、四草城村还在为她们规划建设新房……她和母亲将拥有一个真正温暖的家,这无疑温暖了无数爱心人士的心。
公益力量再次集结
爱心企业家纷纷担起社会责任
10年潜心公益。“实地走访、精准帮扶”的垂直帮扶模式,让“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信力的公益平台。一个月来,苍梧晚报第十季助学公益行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确保将筹集来的每一笔爱心助学款都送至最需要的困难学子手中。
这是一份充满真情的“爱心名单”——全国政协委员、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为赣榆学子杨子豪捐出1000元;来自连云港海事局的杨艳拿出自己在创文工作中获得的三等功3000元奖金,也捐给杨子豪;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老师陈娟捐出1000元,帮助两位只有母亲的孩子——灌云学子陆慧和赣榆学子范凌宇……此外,市青联社会组织与社会中介界别还前往灌云,为励志学子孙巧云送去7000元学费。
今年,一大批爱心企业和组织成为助学“主力军”。市青企联、市女企协、青岛微尘爱心基金会……在本季助学公益行中,这些组织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其中,市青企联参与本季走访32户,捐助了6名大学生共计6万元学费。市女企协共为陈梓萌、孙芳、吴心如等8位贫困女大学生捐款73515元。
此外,爱心企业江苏万达造价、江苏帝邦等,也切实担起企业的职责和使命,帮扶了多位困难学子,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无尽关爱。
除提供学费资助外,这些爱心企业还特别关注这些贫困学子的日常生活所需———在跟随苍梧晚报走访时得知东海学子高悦患有斜视,江苏国之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昕为她联系医院并付清手术费;在得知灌云学子丁鸿友至今没有手机后,市青企联执行秘书长、紫光云数科技副总朱静自己出资购买一部手机送给他……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随处可见,汇聚起社会正能量,传递了爱与希望。
捐赠速度再破纪录
“爱心热潮”势不可挡
今年,苍梧晚报第十季助学公益行开通了线上报名通道,方便学子微信扫描二维码报名。今年求助学子也创下历史新高。
每天一到三个励志故事,在激励学子奋进求学的同时,也在激励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
随着活动的深入,除了爱心企事业单位一对一“全额认捐”之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在“秒捐”“抢捐”“预捐”,即便无法全额资助,但聚沙成塔,只为让贫困学子能圆大学梦。
在得知贫困学子范凌宇还缺8000余元学费,来自淮安的爱心人士李彩霞行动了起来。“虽然我是外地人,但经常关注晚报助学公益行,这次我和好朋友金莉一人一半资助范凌宇8000元,希望他能好好学习!”李彩霞说,“以前曾在连云港工作过一段时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帮助港城学子,让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88岁的退休老教师张俊鹏也送来2000元助学款,并恳切地说道:“我把每一份助学报道都保存下来了,留给社区的孩子们看。”
得知来自赣榆的学子杨建成要到辽宁大学求学,云台农场的城管队员魏林超说:“沈阳比较远,我想给孩子买张飞机票,这样孩子路上也能少受罪。”
另外,10年来参加苍梧晚报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捐生活费,有的资助大学四年生活费。其中,刘保祥、张镭等爱心人士资助多名学生。
今年,助学公益行曾经帮助过的2019级东海学子孙文也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
他在跟随记者走访今年考上扬大的学子朱少伟后,积极联系高校,并传来一个好消息:扬大为今年考上该校的东海学子朱少伟送上“开学大礼包”,提供助学金2500元、新生路费补贴500元。此外,开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4300元,瑞华启梦助学金5000元,同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10年2万余人参与助学
彰显“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城市形象
今年,助学公益行借助晚报、晚报微信、抖音、连云港发布客户端、连网等全媒体平台传播,传播力更强,覆盖面更大。作为第三届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创新品牌、连云港市首届网络公益项目,品牌价值进一步彰显。值得一提的是,该助学公益品牌负责人入选了6月“江苏好人榜”。
10年来,“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汇聚善举,凝聚爱心,2万余人加入助学队伍,让港城大地的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为贫困准大学生送去温暖和希望的同时,也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彰显了“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的城市形象。
“时光赋予生命意义与厚重,而青年学子是未来和希望,更是未来的无限可能。用心用情去守护他们的梦想,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地去热爱、去创造,成为想要成为的人,这不仅是生命的共识,更是苍梧晚报助学公益行的初心所在。”这是苍梧晚报“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的心声。
爱心帮扶,传递的是爱心,营造的是希望,苍梧晚报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希望的种子在整座城市生根发芽、生长壮大。
下一个十年,我们扬帆再起航!(记者 杨锐冰 张晨晨 伏广进/文 王健民 牟进勇/图)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