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好人”李发安 36年坚持祭拜战友并为其尽孝

“没有国,哪有家。”现年67岁的李发安,是我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拥有浓烈的“军人情结”。他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执行作战任务时触雷炸断右腿,1986年退养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在战斗中,他曾答应战友,若战友牺牲则必去祭奠。战友牺牲后,他遵守承诺,每年都前往云南祭拜战友,再辗转至战友家中看望其父母。他还累计拿出积蓄40余万元,资助困难战友、替牺牲战友尽孝。

1974年李发安应征入伍,1979年1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曾在收复老山战斗、八里河东山防御战等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在1984年的两山战役中,李发安担任侦察连指导员,他带领着战士日夜搞侦察,绘制战场地形图。在一次例行侦察中,李发安率队前进,不幸踩中地雷,炸断了一条腿。由于英勇善战、表现出色,李发安所在部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他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部队和个人还多次受到军、师、总参通令嘉奖。

“假如我牺牲了,请你以后到我墓前多看看我。”为了战友韦云平的生前嘱托,李发安每年都去云南祭拜韦云平烈士,再辗转到贵州看望其父母,帮助老人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从部队退养到地方后,李发安克服腿脚不便困难,跑遍大江南北,上门看望、帮助了多名烈士的父母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诺言。

李发安有3个战友退役后回到山东曹县家乡,生活较为困难,他得知后寝食难安,拖着伤残的腿,专程去曹县看望战友。他资助战友成立废品回收站,不仅改善了战友的家庭生活,还用一部分盈利资助当地贫困学生,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1986年退养后,李发安就用部队安置费开了一家拥军爱军公益性“参军餐馆”,除日常开支外,餐馆收益全部用于去烈士陵园祭扫英烈、资助牺牲战友的父母、帮助生活困难的战友。36年来,他累计资助善款40余万元。

李发安在中云街道开“参军餐馆”的时候,认识了3个闲散社会青年,于是便邀请他们去了老部队,参观部队荣誉室、观看当年对越作战的纪录片等。回到家乡,3个青年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帮助父母干活做家务,还向其他青少年宣讲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带头做好人好事。

近年来,作为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海孝妇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和市孝文化研究会的会员,李发安深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参加道德讲堂及孝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影响和带动身边人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大力弘扬“忠孝传家远”“百善孝为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李发安荣登“江苏好人榜”。(张晨晨 王飞  惠卉)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