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东海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主任护师,荣获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省抗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重症监护室(ICU)被称为“生命之门”。这里离死亡很近,收治的都是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这里离希望也很近,常常创造生命的奇迹。刘舒就在这里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1年。作为被医院第一批外派出去学习ICU相关技能的医护人员,她见证了东海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见证了ICU从无到有,从4张床位发展到如今设备齐全。
“作为县级医院,我们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2011年。最早的ICU病房只有4张床位。如今,无论是医院的硬件,还是我个人的操作技能,包括整个团队的诊疗护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承担起全县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保障工作。”谈到这些年来的变化,刘舒感触良多。她回忆起ICU刚建立时,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还在起步阶段,救治能力也有限。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由老院区搬迁至新的病房大楼,配备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现在的ICU有中央监护系统及生命体征监护仪、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仪、纤维支气管镜、自动血气分析仪、除颤起搏器等,床位也增至13张。我们常规开展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监测、床旁超声、镇痛镇静、内环境维护、营养支持等,诊疗各种重症疾病及并发症,每年成功救治400余例危重症患者,为各临床科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刘舒如数家珍。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当刘舒穿着白色护士服工作起来,熟练而麻利。从一名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刘舒一步步成长与蜕变。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对护士长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作为党代表,我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用娴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为危重患者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刘舒说。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生离死别’,有悲伤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温暖。”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没有家属照顾和陪伴,刘舒和同事们就成了患者的“家人”。
希望“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继续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击中,843名英俘遇难,384名英俘被当地渔民舍命救起,英军官兵和英国政府对此深表感激。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期间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为例,强调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日前,“里斯本丸”号船最后一名幸存者莫利之女维尼致信习近平主席,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坚定支持英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庄婷婷)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