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港城迎来透亮的“水晶天”,市供电公司的赵曜和同事们清早就来到了连云区海棠路。车子停稳不久,大家就忙于操纵着无人机遥控器,让机身穿梭于高空电力杆塔之间,赵曜和工友们随即分散行动。作为港城电力唯一一位“女飞手”,赵曜已习惯了常态化巡维线路,探寻设备可能的故障,通过点位拍照及数据分析,守护光明,保障全市安全供电。
凉爽的风从海上徐徐吹来,路上行人倍感舒畅,头戴蓝色安全帽的赵曜却捏着一把汗。“风不算大,但多少会影响无人机飞行,也会影响点位拍摄清晰度。所以,必须小心操作。”手持遥控器,24岁的赵曜神情十分专注,“嘀嘀嘀”的操作声中不时拍照,兼顾方向和飞行高度调整,“这一带是35千伏输电线路,巡线周期稍长一点。上一次还是大半年前呢。”在完成杆塔34张图片拍摄后,赵曜操纵遥控器收起了无人机,并迅速向另一杆塔移动。
线路巡检一直是电力维护规定动作,传统巡线是用望远镜从下往上看,有时找一枚小小的销钉是非常困难的,且全市线路复杂且较为分散,传统巡视还要兼顾到通道。一同巡线的“飞手”李海东介绍,一架无人机10分钟即可飞完一基杆塔,一天可完成30多基杆塔巡检,其效率与精准度远胜人工巡线。
海边的风力并未减弱,阳光却越来越强了,但满脸汗珠的“飞手”们越战越勇。
2020年9月,大学毕业的赵曜成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员工。输电运检工作强度大,要爬杆,要跑远路,不少重要线路位置偏僻,此前鲜有女子加入。无人机和激光炮等新设备的加持,改变了输电运检的方式,也让喜欢挑战的赵曜有了加入机会。为了适应新工作,赵曜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加强了体能锻炼,以克服野外作业的不便。2021年3月,她成为一名“女飞手”,并于一个月后开始独当一面。
“赵曜聪明好学,胆大心细,与男‘飞手’比也毫不逊色。”她的师傅陈江源说,“今年春天,我们一起在大炮台山头线路的杆塔上发现一处金具缺陷,其位置靠山一侧,又是转角塔视觉盲区,之前人工巡视一直没有发现。这可是核电向外输出的重要线路,她可立大功了。”
“哪里呀,操作无人机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换无人机电池间隙,赵曜接过话茬,“野外拍摄电杆号牌时,需要低飞、倒飞、下降,寻找合适的角度,要是不注意周围的树,无人机就会被挂在树上。我可是吃过一次亏的,好在以后没再犯如此低级错误。”
10时30分许,沿线的“飞手”们分别收起了无人机,开始吃午饭,盒饭很简单,但每个人都吃得很香。大半天的仰头张望,收放无人机或更换电池,大家神经高度紧张,总算可放松片刻。“巡线,除了考虑地形问题,还得考虑风力和天气。”赵曜边用餐边说。
7月中旬一个大晴天,她和同事一起到浦南巡线,无人机刚刚放飞至杆塔之初还是好好的,没想到五六分钟以后,风力开始变大,赵曜连忙对无人机高度进行调整。起初大家还觉得有些凉爽是好事,没想到紧接着天色就变暗了,突然又是一阵狂风吹来。赵曜意识到“不好”,刚刚收回无人机,豆大的雨点就已从天而降。大家刚刚上车,车窗外已是暴雨如注。“回到‘机巢’后,我们及时擦拭了无人机身上的极少量雨滴,再晚一步就麻烦了,那次使用的无人机要20万元。”
简单午餐过后,赵曜和“飞手”们又投入巡线中。
大学时代的赵曜喜欢拍美食、美景,而今“女飞手”的手机里大都是从数以万计的图片中筛选出的极少量的线路缺陷照片,这提示她时刻学会从寻常中发现小微异常,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守护万家灯火。(□ 李耀华 卢颖 申甲雁)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