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也要讲效益,要精准滴灌一线人员。”这事说出来不难、做起来也不难,但真要做好,还是大有学问的。在远洋流体,便有一套良性循环机制:分红激励扩面,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2021年以来,企业兑付科技分红150万元,其中有35名一线员工分享了这份福利。”远洋流体技术负责人王为周介绍,为了激活企业全员创造力,企业建立了全员创新机制,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创新主角。“截至目前,我们有近半数员工参与过各种创新活动。16件企业授权发明专利,近半数来自员工创意。”
远洋流体是国内第一台LNG陆用流体装卸臂、16寸大口径LNG船用装卸臂等行业纪录保持者,其流体装卸臂国内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即便有这样的成绩,作为创新驱动的企业,远洋流体仍在不断加速创新效率——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投向研发,并建立了全员创新机制。
“企业300名员工中,有专职研发人员31名,单靠他们做研发肯定不够。”王为周说,为破解创新人才之困,他们深度挖掘企业员工创新潜能。经过6年多的实践,建立了以揭榜挂帅微创新、专项产品创新和重大成果前瞻创新为特色的企业创新机制。其中,揭榜挂帅微创新瞄准生产或产品中的改进项进行创新,专项创新则瞄准市场需求重点攻坚迭代技术,重大成果前瞻创新则是瞄准事关企业创新方向的全局前瞻创新。
“每项创新活动背后都有配套的分红机制。比如揭榜挂帅项目,研发人员都可以获得科技奖励资金。这些奖励资金有效地鼓励生产、研发、市场部门的员工高效地参与企业研发,提高企业新品开发和产品迭代的效率。”王为周进一步解释。这些机制让远洋流体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的研发体系,培育了“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研发梯队。
来自基层的技术人员周涛是今年揭榜挂帅微创新项目负责人,他们正在攻关的是智能装卸设备控制系统小型化难题。“目前,所有小型化器件已经研发完成,即将试用。根据初步估算,该项目一旦投入使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十多万元成本。”周涛说。
像周涛一样,如今的远洋流体,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纷纷伸展开手脚。国产化16寸LNG卸料臂项目成功攻关也源自这些机制。该卸料臂已在浙江嘉兴港LNG储运站圆满完成首船卸驳作业,这是远洋流体今年刷新的又一项国内记录。据悉,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生产、技术、市场多部门员工广泛参与,10名员工分享了项目科技分红,并共享了上级公司5万元的科技奖励。
向创新要效益,让干事业的人有奔头,企业内生活力持续增强。目前,远洋流体正借助智能化车间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转化效率,向年产5亿元企业迈步。
【记者手记】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科技创新的难题。远洋流体通过建立全员参与的创新机制,通过分红激励扩面的模式,激发员工创新攻关的内生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速,同时让员工实现了“荣誉+分红”的双丰收。作为全市最早推出员工创新榜单的企业,远洋流体的这套创新机制,效果很直观,示范意义强。当然,也让我们看到了行业佼佼者持续创新的奋进姿态。(□ 周莹 王雅萱 王旭男)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