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名13岁的男孩,两岁起就爱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虽然父母事后坦言并没有替孩子规划未来,但男孩身上,清晰可见“成人意志”的影子。对此,不少人开始反思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家长该不该为孩子规划未来?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到底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决策者?引路人?还是旁观者?昨天上午,带着这样一个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的问题,《苍梧晚报》社区圆桌会议栏目走进海州街道新建社区。
居民观点一:必须规划,而且长短期规划都要有
很多居民都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与未来,家长要进行规划和指导,因为,最清楚孩子资质和综合情况的就是家长。在这个前提下,家长根据对社会的认知和孩子的综合情况来规划他们未来的道路,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此外,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规划,不仅要有短期规划,还要有长期规划。
新建社区50岁的居民范女士表示,孩子的人生是需要提前规划的,从小升初到初升高,再到考大学、找工作,每一步都是很重要的抉择,有明确的规划才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家长不但要提前为孩子规划未来,而且还要有长短期规划之分。”居民姜女士则表示,短期规划就是根据孩子目前的爱好、特长,为孩子设定一个短期内能够达到的小目标,长期规划则是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准备考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后准备往哪个方向发展等。姜女士儿子今年11岁,虽然年龄不大,但小家伙受参军的舅舅影响,不仅有着浓厚的军人情怀,对未来参军很有憧憬,也十分渴望通过参军来报效祖国。于是,姜女士和丈夫便根据儿子的目前状态,为他规划了未来读军校的长远目标。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军人报效祖国,小家伙非常努力,他还将“鸟遇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本子上,以鞭策自己好好学习,实现理想和目标。
42岁的居民张女士也认为,家长必须要为自己的孩子规划未来,特别是在孩子18岁之前。“孩子都贪玩,在他们还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制定一个美好的未来规划,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也有利于增进家庭关系,保持家庭和睦。”张女士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有一定判断能力了,家长就应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这时候的规划,就应该具有引导性,而不是强迫性。家长在考虑“孩子能怎么样”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想怎么样”,在为孩子规划未来的时候,家长要更多地去考虑孩子的志向,千万别将成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因为,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孩子想要的、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居民观点二:别过早将孩子的人生画好“边框”
也有一部分居民认为,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过早地为孩子设计将来的发展蓝图,过早地给孩子的人生画好“边框”,这样的规划不仅无效,有时甚至产生“揠苗助长”的危害。
“童年很短,未来很大,现在不少家长过于‘望子成龙’,孩子才一点点大,就让他们学这学那,连周末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孩子缺少了快乐的童年,他的人生将是不完整的。”30岁的居民王女士感慨地说:“我们小的时候,也不希望被父母得管束太多,如今,我们也成了父母了,难道就要成为孩子眼里那个‘自己讨厌的样子’?”王女士认为,孩子的童年非常短暂,而且童年时期他们都很调皮,这个时候,家长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即可,待他们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理想,家长千万不能用自己曾经的经历或是经验来教育孩子,甚至为孩子规划未来,因为时代在不停地进步,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和父母那个年代所经历的,未必相同,而父母那个时代的经历和经验,也未必适合现在的孩子,所以家长不应该为孩子规划未来,他们只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偏激的时候,去引导他走上正轨。
“计划没有变化快,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决策者。”44岁的王女士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都爱玩,主动学习的很少,这时的确需要家长加以引导,但当孩子长大了,他们就会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还会有自己的目标,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经验去规划他们的未来。52岁的金先生也有同感。“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他读重点高中,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可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不能将家长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金先生儿子今年16岁,正在读五年制大专。“他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就一般,但我发现他比较热爱劳动,周末就会带着他去做公益,如今孩子在江苏志愿服务平台参加志愿服务时长都达到600多小时。”金先生说,孩子对数理化等理科不感兴趣,成绩上不来,也考不上重点高中,不如读个五年制大专,只要他爱劳动,有爱心,有手艺,未来也未必不是幸福的。
街道观点:家长的规划也要与时俱进
海州街道党建办主任陈荣认为,家长对于孩子未来进行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有个美好的人生,而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品性,知道自己孩子优缺点的人,他们根据孩子的喜好和特长对孩子的人生提前给予规划,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些父母正处于为生计奔波的阶段,精力有限的情况无心思考孩子的未来,进而贯彻了真真正正的“放养式”教育方针。陈荣认为,不管不顾不等于培养独立性。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的影响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真正的教育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需要花费精力去悉心观察和引导,而不管不顾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借口。
“替孩子规划未来,也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陈荣表示,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替孩子提前规划未来时,还应该不断地去看书学习,学习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学,学习怎样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在替孩子规划未来时,才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结合当今大环境,更好地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家长在规划孩子人生时,也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眼界的同时, 根据孩子的爱好、特长,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把握全局,替孩子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
老师观点:提前规划孩子未来须遵循教育规律
锦屏高级中学老师闫刚文认为,从教育的角度考虑,家长提前为孩子规划未来是必要的。一是家长作为成年人,有指导孩子的义务和能力;二是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指导孩子规划未来时针对性强,能充分引导孩子的兴趣特长。天生万物,密不可分,人有所短,各有所长,提前规划有助于孩子顺利成长,有助于高效利用时间,夯实基础,提高成功率。
不过,闫刚文表示,提前规划不是要抹杀孩子的天性与天真,不是要干涉孩子的成长,不是要挤占孩子的活动时间,而是要遵循循序渐进、因龄施教、凸显个性、激发兴趣、全面发展、劳逸结合等教育规律,是帮助孩子理清成长思路的高效形式。从发展的角度看,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乃至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提前规划。就像过日子,要提前备齐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前规划未来第一步是帮助孩子科学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和每天的学习阅读计划,以达成养成良好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的目的。提前规划未来的第二步就是未来职业的选择,这是在顺利实施第一步的基础上由孩子自然选取的,家长只是起到导向作用。规划未来的第三步是理想的实现,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家长更多的是通过言行示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闫刚文表示,当然,孩子成长中,理想达成的主导因素还有社会环境、老师导引、自我阅读质与量等,提前规划未来对孩子崇高理想的树立起到了点燃火种的作用,这是必须重视的。(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孙萌 实习生 赵真禾)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