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造农村生态河道 绘就“水美乡村”画卷

河道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河道不仅承担着农业生产灌溉、防洪排涝的重要责任,而且还是农村生态风景线和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今年以来,我市以提升乡村河道生态建设标准为目标,筹集资金1.34亿元,对全市81条345公里农村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并在乡村河道生态建设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态河道的管理工作,以“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为统领,坚持建管两手抓,实现农村河道生态效益长效化。   

 

东海:河道治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以前河边到处都是杂草,就是一条臭水河,现在水变清了,引水灌溉也方便了许多,岸边也变好看了。”看着尤庄河的“蜕变”,东海县石湖乡尤庄村村民李建民欣慰地说道。   尤庄河位于东海县石湖乡中部,河道全长8.58公里,上连贺庄水库下接新沂市阿湖水库,纵跨石湖乡南北,担负全乡贺庄、黄塘、尤庄等8个行政村的排涝任务,同时还肩负着乔团、廖塘等村的灌溉任务。   

焕发新颜的尤庄河得益于东海对生态河道的治理与管护,近年来,东海县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通过实施河道疏浚、畅通引排、岸坡整治、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综合措施,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截至7月底,今年该县累计建设农村生态河道39.28公里。   

在擦亮农村河道生态底色的同时,东海县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促进乡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在石湖乡乡村振兴产业园里葡萄、西瓜等各类瓜果充满勃勃生机。石湖乡依托农村生态河道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66栋冬暖式大棚,种植水果、花卉、蔬菜等高收益作物。产业园年产值达600多万元,带动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达90余万元,农村生态河道成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助推器、催化剂”。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东海县水务局与各乡镇一道积极探索创新的监管新模式,村村都组建生态河道管护队伍,定期对河内水草、漂浮物等进行清理、打捞,强化水面日常管护。 

“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河道的建设过程中,将恢复河道的灌、排功能放在首位,重点提升县乡河道的引排能力,增加农田的灌排面积。”东海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同乐介绍,“我们还把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纳入到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等总体规划之中,坚持‘一河一策’‘一村一品’,有针对性开展农村河道生态治理。”   

灌云:生态河道释放“绿色红利”

“灌云县是我市唯一一个四个国考断面和两个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Ⅲ类的县区。”灌云县水利局局长任礼宁介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国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良好的水生态成为灌云百万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灌云县共有农村河道269条1737.54公里,其中县级河道43条596.49公里,乡级河道2261141.05公里。仅是2021年,全县就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5条286.39公里,建成长度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灌云县通过河道疏浚、生态修复、岸坡整治、长效管护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农村水生态环境大力改善。今年,市级下达灌云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务27条129.95公里,省级下达该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务15条87.16公里(其中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建设任务6条28.22公里)。   

今年以来,该持续对河道进行生态建设。及时固化、绿化岸坡,保持部分河道岸坡稳定,避免水土流失;及时维修、养护河道沿线配套水工建筑物,保障农业生产正常开展;利用河道枯水期进行疏浚整治,提高河道灌排功能;保持岸坡整洁,拆除、清理岸坡违章建筑和乱堆乱放现象;因地制宜美化人居环境,建设与村庄人居环境相匹配的护坡。   

生态河道建设行动开展以来,通过现场督察、约谈会办、达标整治等工作机制的实施,全县农村河道得到有效的建设、管护和提升。建设和管护的到位,让众多的农村河道焕发出勃勃生机。伊山镇的二干沟,水清岸绿,环绕着伊甸园景区,也为景区增加了许多灵气。   

“我们是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很多景点就是依托二干沟建成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释放的‘绿色红利’,让我们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村民曾勇说。  

灌南:一泓清水润良田惠民居   

修葺一新的坡堤平台,错落有致的景观林,碧波荡漾的河水,置身于灌南县堆沟港镇小港大沟河畔,让人沉醉。   

“小港大沟横穿我们几个村庄,也是我们村的农田主要灌溉水源。”堆沟港镇头队村村民孟宪堂说:“多亏了政府和水利部门,帮我们清理疏浚大沟,还在大沟两边兴建了生态林带,现在大沟成了村里的小公园,我们居住环境更美了。”   

全长6.83公里的小港大沟,是堆沟港镇今年新建成的生态河道。通过因地制宜的建设和一体化长效管护措施,河道两岸呈现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生态风光,也为沿线居民创造了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居住环境。堆沟港镇党委书记朱洪军告诉笔者,今年堆沟港镇新实施的小港大沟等两条生态河,正悄然发生新变化,一条生态河就是一条生态长廊的景观带。  

“我们将农村生态河道与乡村道路、景观绿化及公共配套设施等新农村建设工程结合起来,统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做好水文章,把农村生态河道打造成为农村居民的‘后花园’,家门口的‘运动场’,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会客厅。”朱洪军说。   

堆沟港镇的生态河道建设只是灌南县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灌南县投资1600余万元,实施22条84.35公里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覆盖堆沟港镇、田楼镇、三口镇和百禄镇等11个镇。   

“截至目前,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85%。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步伐,加强督促检查,努力构建全流程监管、全方位考核的工作格局。”灌南县水利局总工马玉国介绍,“我们采取植绿护坡、常态保洁、控排污染等一体化长效管护措施,致力将生态河道打造成集景观绿地、生态防护、引排顺畅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长廊,让农村生态河道成为农村的景观河、百姓的幸福河。”

赣榆: 旧河道“变身”网红打卡地   

“咱们村旁的这条尹良庄东河,过去河道两岸杂草丛生,河面经常漂浮着生活垃圾,是有名的‘糟心河’。”谈起尹良庄东河的变化,赣榆区黑林镇镇东村书记朱义忠感慨地说:“现在好了,通过整治,两岸变绿了,河水变清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感到心情舒畅。”   

从“糟心河”到“舒心河”,尹良庄东河的变化是赣榆区众多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带来的红利中的一条。在黑林镇的旦头河,荷花盛开,水映蓝天,两岸绿植青翠如滴,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到此赏水景、品水韵的居民和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旦头河还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赣榆区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水环境为目标,把农村生态河道治理作为重点推进,通过河道疏浚、畅通水系,恢复河道引排功能、实施生态修复、岸坡整治、长效管护等措施。”赣榆区水利局局长李超凡介绍。   

赣榆区共有县乡河道153条,总长931.24公里 。今年计划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4条146.04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生态河道建设17条83公里,完成河道绿化536亩。   

在农村河道管护方面,赣榆区充分调度各方管护力量,积极做好农村河道管护工作。专门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赣榆区河道管护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同时,还制定了全区河道管护办法,督促各镇、村明确河道管护责任人,落实河道管护资金。结合幸福河湖创建是赣榆区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的又一举措,通过河长巡河检查,及时处置河道排污、围垦违种、水面垃圾等问题,积极打造人水和谐的自然风光。   “我们以提升农村河道生态建设标准为目标,编制了赣榆区‘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力争‘十四五’末,全区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14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至45%以上。”李超凡说。

海州:幸福乡村源自“河”颜悦色

花团锦簇的紫薇,枝繁叶茂的樱花、紫叶李。行走在海州区宁海街道南北大沟蜿蜒曲折的沿河小径上,满眼尽是的盛开的花卉、青翠的绿植,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的芬芳、泥土和水的味道。   

“南北大沟就是我们附近几个村庄的母亲河,不但能给庄稼灌溉,降雨的时候又是我们村庄的排洪通道。”海州区宁海街道新北村村民朱振富聊起南北大沟如数家珍:“现在,沿河建成的生态廊道,又成为我们村民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我们也能象城里人一样,推窗见景,移步入园了。”   

朱振富所说的南北大沟,河道全长4.28公里,沿河有平安社区、新北村、太平村、武圩村等多个村庄和社区。今年以来,海州区宁海街道紧紧围绕“水清、岸绿、景美”工作目标,投资340多万元实施生态河道景观提升工程,沿南北大沟两侧种植绿化12000余株,分布着紫薇、樱花、紫叶李等10余种绿植。   

“在实施南北大沟生态河道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农村居民休闲娱乐需求,专门打造近水景观平台6个及景观亭1个、铺设园路3300平方米、建设紫藤长廊230米。”海州区宁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丁慧说:“为了让居民畅享河道两岸四季美景,我们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建了党员义务生态巡逻队、河道专业清理队,定期对沟渠河道进行巡查,对浮萍、水草进行清理,确保河面整洁、岸绿水清。”   

“今年,我们海州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覆盖板浦镇、新坝镇、宁海街道和花果山街道等7个镇街,总投资约6500万元。在建设中,统筹谋划水、滩、坡、岸综合整治,精准施策,结合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生态修复、河道长效管护等工作,实现了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群众满意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目标。”海州区水利局农水科科长王轶说。(记者:李慧 )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