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重焕千年古城风姿 离不开一泓水文化

“开船喽……”7月22日晚,随着船夫的一声号角,海州区“水韵盐河·驿漾海州”盐河驿水上游览项目,在鼓声阵阵中正式启动。活动当晚,微风不燥,游人如织,4艘画舫穿越百米水舞秀水门踏浪起航;一曲悠扬的海州五大宫调《盐河清韵》,在桨声灯影里唱响。放眼四望,古巷河道流光溢彩,光影水雾交相呼应,千年运盐河再现勃勃生机。

这一项目的启动,是我市水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道路上的有益探索。

水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性,它是人类千百年来水事活动的产物,桥、堤、闸、坝、堰、碑等,均与水密切相关。因为独特的自然和历史风貌,我市也留下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那么,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水文化遗产,我市社会各界都在认真思考。

■ 独特地理风貌

造就丰富水文化遗产资源

一条条小河曲折蜿蜒,河面碧波荡漾,河岸飞鸟云集,偶尔可见小鱼纵身跃出河面;而从空中俯瞰,“一湖好水、一尾好鱼、一幅美景、一片祥和”的美丽生态画卷尽收眼底,这里就是石梁河水库库区。石梁河水库又名海陵湖,1958年开工兴建,1962年建成,是集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的大(Ⅱ)型水库,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库区内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种群,“鲧殛羽渊”“大禹治水”以及逐、游、垂钓等水文化小品、水文化历史长廊等多种文化元素,汇聚于此。

“水文化遗产是人类用水、治水过程中形成的重要遗存,是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市文物考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文化遗产主要涵盖工程建筑类、文献资料类等几类。前者主要包括工程类、管理类、祭祀类等建筑类别。后者则包括志书(地方志、河渠志、人物志、灾害志等)、档案、水利专著、出土器物、影音记录和重大事件纪念物等。“而我市依山傍海,地形风貌独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水文化遗产资源。”负责人说道。

据市文物考古所相关人士介绍,连云港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丘陵山区,因地势落差较大,就利用水库与河流,建设了许多水电站及其配套的高空渠道,为苏北地区独有。同时,连云港为淮盐重要产区,在中、南部,河道纵横,诸如盐河、武障河、六塘河等,均为淮盐运输的主要河道;在赣榆沿海还发现了明清时期两淮兴庄场避潮用的潮墩。

另外,在我市广袤的盐滩河汊上,分布着许多木艞(简易木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地区性开发,木艞已逐渐减少,运输淮盐的河道以及与之相关的水文化遗迹形成一种具有盐业特色的水文化遗产。而在东部沿海,随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陇海铁路与连云港港口的兴建,码头、灯塔、黄窝蓄水大坝等设施应运而生,又形成独特海洋水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面摸清我市水文化遗产现状,我市早在2017年4月,就启动了全市水文化遗产资源(工程建筑类)调查工作,共对全市境内近300处水文化遗产点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这些古老的治水工程、历史典籍穿越历史,跨越时空,成为现代水利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水文化的传承载体。”市文物考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要尽力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当前,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我市层面看,对于水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开发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迫切需要得到各方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便无法有效恢复,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好在,随着我市成功获批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被纳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体系,在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中,全市上下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价值认知,正一步步升温,并逐步完善。

“水文化遗产是人类水事活动中的遗存物,是人类治水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见证,因此历史性是其显著特性,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据市文史研究专家马鉴尧介绍,“在我市,造就了大量水文化遗产的河流之一,莫过于盐河。这条流淌了1400多年的河,承载着大运河盐文化的厚重历史,记录了自唐朝迄今海属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文化遗产,其挖掘和开通大大提升了历史上江苏苏中、苏南与苏北区域的文化交流和融通,带动了区域文化繁荣和发展。”

马鉴尧介绍,目前盐河两岸密集分布着国家、省市各级文保单位有43处。其中不乏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新浦民主路历史街区等。盐河又是海州非遗比较集中的地区,拥有国家、省市各级非遗300多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俗等不同门类,如淮盐制作技艺、传统木船制作技艺、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盐场民谣、镜花缘传说等,都已获得了很合理的保护。

“毋庸置疑,连云港有着众多的淮盐遗址、盐河古镇、历史文献、文物艺术、风俗民韵,足以支撑一座大型盐河博物馆的建设。”针对水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马鉴尧建议说,“在大运河文化带如火如荼建设之际,通过我市建立一座‘江苏盐河博物馆’,可以助推我市的盐河文化建设,不断传承独特的盐河文化;并以点带面,深度挖掘我市水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自豪感。”

■ 可延展开发思维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当年修建水库可不容易啊!那时,我们没有工业机械,都是靠人工一铁锹一铁锨挖出来的。周边乡镇的人都来帮忙,少先队员也来帮忙,他们虽然年龄小,但都主动来帮忙搬砖、倒水……”为激励广大青少年走近红色历史、厚植爱国情怀,日前,我市赣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专业的志愿者老师,带领“红色少年”志愿宣讲团的小讲解员们来到了“红领巾水库”,面对面聆听水库建设者讲述当年的故事,赓续红色精神。

据悉,位于我市赣榆区班庄镇的“红领巾水库”是我国第一座以红领巾命名的水库。1957年,共青团江苏省委号召全省青少年支援苏北革命老区水利建设,全省少先队员积极响应,捐款7万余元,在赣榆县4610名青壮年肩挑手提、挖掘、修建下,建成了“红领巾水库”。建成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红领巾水库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诞生。它带动了全国建设小型水库的热潮,也赋予了水文化遗产以“红色教化”的功能和价值。

“当前全国各地,包括水利设施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许多地方都提出把‘水’作为城市发展和有机更新的重要理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艰巨任务,但也是一个得到重视和发挥的利好契机。”我市文旅部门人士分析道,传承文明、挖掘历史内涵是水文化遗产的要义,但如何去传承、弘扬和挖掘,则需要思考一番。最好的方法是,把保护、传承水文化遗产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加快发展水文化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并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文旅精品路线等。

时至今日,盐河不仅是盐运历史文化的印证,也是港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重塑当代盐河航运的形态,挖掘和展示盐河风光带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海州区引一泓清水入古城,新建了盐河驿游船景观系统。项目于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围绕盐运文化、船文化、准盐文化,配套建有百米音乐喷泉矩阵、桥梁互动喷泉、黄幻驳岸光影等景观,打造了连云港最广内河道喷泉、最长线性桥喷和最宽内河道游线。“坐于画舫之上,行在水中、光在雾中、景在眼中,揽尽盐河风光。”一位游客感慨道。(张晨晨 徐洪绕 张勇)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