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市基层群文团队成文化惠民主力军

​“你是快乐的驿站,我们在这里一起歌唱,一起游玩。我们在这里寻找快乐,娱乐休闲……”最近,山海放歌艺术团迎来了成立4周年文艺演出,朗诵家赵晶在台上激情表演。他们之所以如此开心,因为该团最近成为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日前,省文旅厅发布通知,包括连云区山海放歌艺术团、市城市合唱团等在内的我市16支团队成功入选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要求,积机参与的意识更强,他们希望有文化交流的平台,能够享受文艺带来的欢乐。近几年,群众文艺团队越来越多。”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们不少是民间自发成立的,给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退休后,突然闲下来,让我们无所适从,于是我们就相约组建个艺术团,发挥大家的文艺才华,也为社会再尽一份文化力量。”现年66岁的杨雪峰是山海放歌艺术团的团长。据他介绍,该团建立于2018年,从一开始的不到20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如今由40多名退休职工组成。4年来,他们秉承着“快乐、和谐、健康、幸福”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倡导了文明风尚,也带动更多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随着民间群文团队的不断增多,他们已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也希望从中树立起一批有水平、有影响力、热心为民的团队典范,并通过不断探索适合群文团队发展的港城模式,让公共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他们因势利导,不断强化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通过开展年度优秀群文团队培育现场辅导、全市群文团队星级评定工作、组织优秀群文团队深入文旅街区举办多种汇演等方式,不断壮大基层群文团队。

近年来,一批扎根人民、特色鲜明、类别丰富、专业性强的群文团队不断被培育出来,并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市目前登记在册的群文团队有百余家,仅2021年,我市就组织红楼越剧团、天音艺术团、牡丹艺术团等10余支群文团队,深入社区乡村、文旅街区等地举办群文展演活动100余场次,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和之声合唱团、追梦残疾人艺术团、红楼越剧团等29支群文团队还入选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145万元。

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我市不少群文团队还扛起继承传统文化、彰显非遗特色的历史重任。红霞肘鼓艺术团、其魔魔术杂技团、海之韵旗袍艺术团等团队,立足传统文化,从民间器乐、戏曲舞蹈、传统服饰等方面,深入延展,精耕细作。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海州童子戏的传承人,58岁的曹艳林承袭父亲曹秀之的志向,组建起海州童子戏剧团。作为全市仅存的童子戏剧团,她常年带队开展演出,甚至与市淮海剧团合作,建立童子戏传承基地,培养优秀青年演员。

“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群众文艺团队,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进一步参与完善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通过开展为期两轮的2022年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现场集中辅导和结对辅导工作,加大扶持与培育力度,建设一批“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高阳)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