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继灌南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一大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成后,今年,灌南县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又新建一座以“渡江第一船”——“京电”号为载体的红色文化公园,进一步厚植了红色基因传承沃土,也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新添了红色基地。
据悉,该文化公园位于民生桥南侧,盐河东侧,盐河体育休闲公园西北侧。在核心位置,仿建的“京电号”船体总长23米、总高6.65米、型宽4米、型深2.8米,绿化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花坛面积289平方米;船体广场铺装708平方米,并建有“渡江第一船红色文化长廊”,平面为半圆弧形,总长度83米、宽度3.6米,整体为苏式园林建筑风格。
“渡江第一船”源自渡江战役时期,“京电”号是南京下关电厂工人用生命保存下来的运煤船。该船往返于长江南北,接运解放军过江,当年邓小平等领导人乘坐此船过江并视察长江。在解放南京的战斗中,先后有16名船工参与运输工作,共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城,为解放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京电”号运送的部队官兵,成为第一批登岸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故而有了“渡江第一船”之称。
1970年,“京电”号离开了它服役30年的南京,被调拨支援淮阴发电厂。1978年,为支援苏北地区的水运事业,又被调拨给灌南县鸿远船舶运输公司。在灌南20年间,累计运输产值高达1800万元以上。
在和平年代里,“京电”号仍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新的功绩,为灌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97年,“京电”号正式退役,停靠在灌南盐河岸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连云港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09年3月,在迎接新中国成立暨南京解放60周年之际,“京电”号从灌南回到阔别32载的南京,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正式展出,永久陈列在该馆的广场中央。2011年11月,在全国革命文物定级工作中,“京电”号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红色文化公园的落成,为灌南新增又一红色教育基地,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历史将永远扎根灌南人民心中,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灌南,凝聚了磅礴力量。”灌南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汪海荣)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