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乱停乱放,电动车“飞线”存在安全隐患,绿化无序生长影响美观……当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找物业还是社区?海州创新“1+2”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红色物业”为突破点,以党员志愿者为依托,将社区党群组织、居民自治组织、企业经济组织等资源整合,形成“社区党组织+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的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人员共融、阵地共建、环境共治、活动共担,将各自为政的“单一”职能转变为整体服务的“统一”职能,解决了社区“小马拉大车”难题。
位于新海花园的海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社区办公场所,也是小区物业办公场所。“过去,一些居民遇到问题会先找居委会,居委会再协调业委会、物业公司。现在通过合署办公这一模式,问题直达业委会、物业公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海连社区90后党委书记李肖娜说。合署办公服务中心成立2年以来,系统接单232件,处理完成221件,实际解决率超过95%,居民区12345工单投诉率累计下降了57%,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社区。
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海连社区党委以辖区内新海花园、园林花园的迎宾物业为试点,吸收物业企业负责人党员徐迎兵兼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参与社区党建和业务决策管理,通过副书记这一桥梁纽带,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产生“1+1>2”的效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难题。社区与物业通力协作,对小区内的消防安全、卫生保洁、垃圾分类、文明养犬以及周边商铺的乱堆乱挂等进行整治清理,提高了社区和物业的服务能力,实现居民“小事不出楼群、大事不出社区”。
“以前,总觉得社区是给物业找茬,两者是对立面。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社区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也愿意和社区一起把小区管理好。”徐迎兵说。
全新粉刷的楼房外立面、整洁明亮的楼道、各类车辆停放有序……笔者来到新南街道建南社区,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老旧小区。“以前可不这样,小区老旧破,环境脏乱差,人员进出混乱,私搭乱建严重,一直没有物业愿意接管。”老住户汪丽霞说。
物业管理和服务事关民生福祉,如何破解?新南街道主动出击,让物业服务融入社区网格化治理,指导一部分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其余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物业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步打造“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组建“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带领小区党员志愿者依托网格开展垃圾清理、绿化修剪、巡逻保洁等服务,通过“多员合一”让居民不花钱就能享受到市场化物业公司的高质量服务。
如今的海州,“红色物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海州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成立区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党委,对全区142家物业企业进行党建指导,建立物业企业党支部15个、物业服务项目党小组32个,由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承担“红色物业”功能,不断完善“红色物业”多方参与的联动分析、处置机制。目前,已有3个小区获得“红色物业”省级示范点荣誉、2个小区入选国家级“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邵沛源 张之帅 杨思思)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