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于翔翔:“病毒捕手”一片冰心在玉壶

富家少年李一轩购买两只绿猴当宠物,他和身边的人得了奇怪的病———身上起水疱、发烧、咳嗽……疾控人员化验发现,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猴痘”,临床表现跟天花类似,经过及时抢救才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这是网络小说《疾控档案》中讲述的故事。不同寻常的是,故事的后面配有关于“猴痘”防控的科普知识,给网友提供了疾控常识。

小说中的“怪病”,与眼下欧美国家正在发生的“猴痘”如出一辙。

小说作者署名华胥云,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讲疾控知识这么专业?

日前,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等6家机构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文学主题征文大赛评奖结果揭晓,一等奖获奖小说《疾控档案》的作者终于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原来她就是连云港市疾控中心副高级微生物检验师、江苏省网络作协会员于翔翔。从2017年起,她以笔名华胥云或墨小鱼先后发表小说《疾控地带》(115.5万字)、《疾控档案》(113.5万字)、《来自天使小白的情书》(21.3万字)、《病毒捕手》(18.5万字)、《湿地总动员》(3.3万字),眼下第6部小说《上医荣光》正在网上连载。其中《疾控地带》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病毒捕手》点击量300多万,被推荐参加“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

奋战在疾控实验室的“病毒捕手”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丰盛的饭菜摆满了餐桌。于翔翔和家人正要举杯欢庆佳节,手机微信忽然提示:“小于,我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春节假期取消,明天回单位。”

大年初一8时许,于翔翔出现在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发生时,她所在的检验科是全市唯一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于翔翔和同事们立即穿戴防护服进入实验室,开始了“大白”的连轴转状态。长时间在负压P2实验室内工作,她的脸被防护服压得破皮红肿,手指也被消毒水侵蚀得布满伤痕。结束化验时常是凌晨,于翔翔和同事们干脆就住在了单位。就这样,她在工作中度过了2020年春节假期。

那段时间,随着阳性人员数量的增多,检验科的任务越来越重,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有时她要连续工作48小时,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辛苦,于翔翔还要冒着风险复检阳性标本。由于全市所有初检阳性标本都要送到市疾控中心复检,她和同事们要加班加点完成复检任务,保证让相关人员连夜出发将阳性标本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测序。那年疫情期间,经她之手共检测阳性和阴性900多管标本。

今年3月,连云港本土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于翔翔生完孩子正处于哺乳期。

​虽然不能进入实验室,但她承担起了实验室物资整理分发任务。每天上班提前到岗,根据当天的检测量将所需要的10多种物资准备齐全,包括生物安全防护服、隔离衣、防护面屏、新冠核酸提取试剂、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一次性锐器盒等,分发给当天进入实验室的同事们。有时实验室会承担兄弟检测单位完成不了的样本,检测量增加,物资配备也要随之跟上,于翔翔就守在仓库及时调配物资。后来,进入全员核酸检测阶段,实验室经常会一天承担1.5万管(15万人)的检测量。有一次因为检测量突然增加,实验室的光学封板膜快用尽,于翔翔根据库存量及时报告科长,快速申请,总务科立即调配,保证了实验室物资供应。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5月30日,市疾控中心给实验室新上了新冠测序仪、化学发光法抗体检测仪两台设备,专业人员要尽快掌握操作技术才能工作。虽然还没过哺乳期,但于翔翔主动要求提前进入实验室,得到领导批准。如今,她已经和同事们一起培训,熟悉仪器的操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六部小说科普百余种病毒防控知识

打开“起点女生网”,于翔翔最新一部小说《上医荣光》正在更新,故事不断发展,很是吸引眼球。这部小说讲述了白、李等几个家族几代人从蚊媒控制、黄花蒿种植、中西医结合、援助非洲等多个方面参与消除疟疾的故事。

于翔翔创作的小说都是疾控题材,与她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深厚的渊源。2009年,她从石河子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连云港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她做采样、病毒检测,业务日臻成熟,成为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检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她在工作中经常思考,疾病防控面对芸芸众生,事关人民健康,如何能够普及到千家万户,她想到了网络,想到了她在学生时期就练过手的小说,于是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科普小说。2017年,她的第1部小说《疾控地带》在“起点女生网”连载,共有20个单元故事,串联介绍了布鲁氏杆菌(布病)、埃博拉出血热、蜱虫病等疾控知识。这部小说受到网站的热捧,被推荐参加2017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并最终入选。

得到社会的认可,于翔翔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她总结经验,尝试改变写作方法,就有了第2部小说《疾控档案》。这部小说共写了67个单元故事,每个故事配有疾控知识,将带有悬疑色彩的情节与公共卫生知识相融合,女主角是连海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谷雅南,男主角是刑警大队队长南翰飞。《疾控档案》获得了两个省级奖项,已经有影视公司洽谈版权合作。

于翔翔就像辛勤的蜜蜂,她的小说一部接一部地推出。她在这些小说中陆续介绍了流行性出血热、疟疾、军团菌、鼠疫等100余种病毒知识,告诉人们如何识别和预防病毒,阻断疾病的传播。

“闻鸡起舞”只为坚守疾控初心

清晨5点,“嘀、嘀、嘀……”一阵清脆的闹铃声响起,从睡梦中醒来的于翔翔习惯性地睁开了眼睛,她明白这是她与时间的约定。于是,她轻轻地避开家人,悄悄地坐在了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小说更新。直到7点左右,小区院子里居民走动和说话的声音热闹起来,她才关闭电脑,起身去洗漱,准备吃早饭到单位上班。5年多来,于翔翔的“规定动作”,从未动摇改变。

每天“闻鸡起舞”更新小说的同时,于翔翔还会热情解答网友的问题———

“云大大,看了你的小说,真是长知识啊。有个疑问,蝙蝠是否能传播狂犬病?”看了小说《疾控档案》后,网友问。

“吸入带有高浓度病毒气溶胶也能被感染,比如蝙蝠洞中积累了大量蝙蝠粪,粪中含有狂犬病毒,导致洞中空气狂犬病毒量过高,人吸入之后就有被感染的可能。”于翔翔回答。

网友们昵称于翔翔为“云大大”,看小说的时候经常留言———

“最近新闻又报道硫化氢中毒死亡事件,想起云大大写的硫化氢中毒那个章节,发现原来很多东西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可以多写点这样的科普文。”

“以前只知道疾控中心可以打狂犬疫苗、检测职业病,看了本文才有了更多了解,也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

看于翔翔的小说,“一带一路”、连海市、云台山、跨海大桥等许多港城元素出现在里面。她的部分小说素材,就来源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林祥田编写的一套关于本地流行病学调查的图书。于翔翔通过小说也在讲述连云港的故事。正如她在《病毒捕手》的完结感言中所说:“人类认识新病毒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都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包括医务工作者、科学家、疫苗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的普通民众……”她在作品获奖时说:“很有幸能用作品来记录和展现祖国防疫事业的发展,希望公共卫生知识能随着这些作品传播开来,同时让更多人知道那些默默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疾控工作者,为祖国疾控事业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这是于翔翔的内心告白,也是她辛勤耕耘的殷殷初心。(□ 顾红 庄婷婷 沈裕)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