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灌南县堆沟港镇平桥村,第一感觉就是整个村庄干净整洁,透着祥和氛围。“以前跟现在根本没法比,灰尘满布、垃圾遍地……”说起曾经的村貌,村民张立友不忍回忆。而环境的改变还只是一点,发展实体产业、试水电子商务……这个村庄慢慢变得富裕起来。这样的华丽转身,离不开一位青年人。
她就是平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敏粉。
“在我看来,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靠着不服输的干劲,马敏粉主动返乡创业、发展电子商务,带领村民就业增收,把一个省级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田园村、幸福村,走出一条“支部书记引路、党员先锋开路、村民共同致富”的富民兴村之路。她也凭一腔热忱,写就乡村振兴的“木兰辞”。
初来乍到女学生
当起村民的“贴心管家”
“马敏粉虽是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但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堆沟港镇副镇长张金龙说。1989年出生的马敏粉是土生土长的平桥村人,从小在灌河岸畔的农村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浓烈情感。2013年,大学毕业后,不顾父母的反对,马敏粉回到家乡,和男友田昌强一起凭着专业优势,将父辈经营的大众食品厂所生产的面包片出口到美国、越南,仅一年厂子收入就净增500多万元收入,展现出不凡的创业实力。
然而,她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由于国际贸易关系变化,食品出口受到限制,马敏粉开始转战电商。她用赚来的资金在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建设新的标准化厂房,并注册食品公司。不过由于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销售模式单一等原因,部分项目盈利失败。
但她没放弃,一次去上海考察时,她发现小麻花有大市场,便结合互联网营销知识和失败经验,制定出新的营销方案,第一年就签下2000多万元的订单,公司成功转亏为盈。
2020年7月,堆沟港镇党委负责人找到马敏粉,希望她能进入村委班子。“平桥村是我的老家,自己致富不算富,让大家共同致富才算富。”这话说出来容易,可找到工作的发力点并不容易。刚任村书记的第二天,马敏粉就挨家挨户走访———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村民小组长的脾性如何,怎么才能上传下达,凝聚人心……这些都是马敏粉不断琢磨的事情。经过排查,马敏粉发现,彼时的平桥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资源只有100亩鱼塘,加零星的承包地等,没有任何其他产业收入,还是省级贫困村。
“要想与村民打好关系,必须用最实在的举措。”这位女学生从清理村里不合理财务、侵占村里公共资源着手,规范财务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有一户村民在村里交通要道旁盖起一处5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由于该违建挡住行人视线,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多任村干部处理不了,群众意见很大。马敏粉不信邪,她开始到这户村民家走访,摆事实,讲道理,一趟不行就两趟,两趟不行就三趟……从一开始的冷脸到后来的甘心拆除,马敏粉用行动取得这户人家的理解,这处存在了长达20多年的违建终被拆除。村民也对她另眼相看。
创新活力领头羊
找到富民兴村的“电商引擎”
“大家看我手里的稻穗,颗粒饱满,蒸出来的米饭软糯、鲜甜,比市面上10块钱、20块钱1斤的米都好吃……”平桥村是灌南县有名的优质稻米基地,水稻产量虽不低,但利润并不高,马敏粉说,要解决“种得好也要卖得好”问题,开拓新的销售途径势在必行。她利用自己直播团队的优势,在村里水稻收割前夕就开始在网上销售,让群众增产又增收,受到一致好评。而这只是她带民创业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想要富民兴村,就需要坚定的组织堡垒。”马敏粉说。她先从党员干部入手,结合村“两委”换届,对新任班子成员开展技能培训、外出学习;同时精心培养“传帮带”骨干、设立“红色青春创业岗”,支持鼓励青年创业,目前已成功创业的有30人。她还开设“村书记讲坛”“致富讲堂”,让村干部、有为青年、致富能手轮流谈心得体会,把村集体班子变成了善带富、有活力的“战斗堡垒”。
班子建强、人员培训到位后,马敏粉又意识到,只有把实体企业做起来,才能切实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让大家共同致富。于是,她借助自身掌握的糕点市场行情和加工技术,注册成立了灌南县安琪糕点加工小作坊。她潜心研究糕点制作技术,不断创新销售路径,短短一年多时间,从起初的月销售额2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月60万元,厂房面积也从最初20平方米的小门面,扩展为如今的6000平方米,带动镇村周边500余名村民就业。
“实体产业+电商助推”,这是马敏粉颇为得意的创业思路———她通过这种模式,成立集体产业合作社,以“微电商+商超”销售的方式打开市场,让当地生产加工的杏鲍菇酱菜迅速走红网络,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直播推广的“平桥大米”销售到全国各地。她还集中流转土地800余亩,引进玻璃制造厂、服装厂、农产品深加工厂等企业,村集体围绕“产业链”再发展“订单”产业,对产品进行电商包装,由集体经济合作社或电商村民进行代理销售,每年为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平桥村剩余妇女劳动力较多,马敏粉就发挥电商优势,联合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在村里开办了五毫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陆续成立3家分公司,帮助培训当地留守妇女学技增收。刘中兰因疫情待业在家,就在电商基地干起直播。“从3月份到现在,直播快2个多月,已拿到1万多元工资。”刘中兰喜滋滋地说。
温暖向上贴心人
打造群众生活的“绿美村庄”
青砖黛瓦,鳞次栉比;花畦草径,馨香满逸……这是苏州建筑设计师张文龙为村里免费设计的20多套建筑图纸内展现的画面。“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群众才有切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马敏粉说,到村后,她就下定决心要在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做实事。
马敏粉首先安排村干部带头、党员先行、老同志作表率,对全村进行分片包管,统一清除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并定期检查验收。拔除村道两旁的野草,铺上整齐的草坪,在村民的房屋边统一种上柳树;并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时清扫路面灰尘、垃圾,保持公共区域清洁。在她的带领下,平桥村绿化面积增加近2万平方米,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乡村美丽了,振兴发展才能更具潜力,有了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道路拓宽项目、路灯亮化工程、沟渠疏通整治、文化广场建设等40余项村居改善项目纷纷落地,村里先后铺设道路10公里,修建桥梁5座,涵洞16座,防渗渠8.5公里,绿化面积增加近2万平方米,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村、幸福村,日前还被评为省级绿美村庄。
“‘共享发展成果’是检验共同富裕成效的核心标准,但也不能忘记那些孤寡老人、低保户、留守儿童、困难大学生等群体。”马敏粉说,“村里有300多户,1200多口人,部分群众还存在生活困难。对于他们,我们不仅要时刻关怀,还要发动爱心人士进行关爱。”平桥村四组的赵海军因家庭贫困,一直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彩钢瓦房里,潮湿、漏水又不通风。马敏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到他家走访,并于去年5月按规定进行危房改造申报,帮跑手续;甚至在改造资金到位之前,还先自掏腰包先帮他把房子修起来。此外,马敏粉还先后资助困难大学生3人,累计捐款捐物达15万元,展现“巾帼担当”。
“谁言女子不如男,千古木兰多美谈。”昔日的落后村在这位女大学生的带领下,变成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充满活力的富裕村。如今,沉甸甸的麦穗长在了平桥村的高标准农田里,这对马敏粉而言,正如同她扎根家乡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面对群众更多的期待,一个个新的发展愿景正在她的脑海里不断被勾画……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李江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