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警官,我的降糖药没了,想办法帮忙买4盒吧。”“乌警官,我的降压药吃完了,哪里能买到?”前段时间因疫情防控居民不便外出,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新海派出所新潮社区民警乌兰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这样的电话。在近1个月时间里,她化身“接单骑手”,帮群众购买急需药品和其他生活物资。
乌兰是一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女汉子”,7年前从部队转业到海州公安分局工作。今年3月初开始的抗疫战斗,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防控措施后,乌兰连夜来到社区,协助做好社区全员核酸样本采集等工作。经过最初几天各方面的磨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区的防疫工作开展得越来越规范有序。
“但是我也发现,因为疫情来得突然,管控区居民的一些重要和紧急的需求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很多居民家中没有储备足够的急需药物和婴儿奶粉等物品,还有些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居民购买生活物资不便。”乌兰回忆前段时期抗疫经历。她把电话号码发到社区50余个网格微信群内,每户居民家庭遇到用药等难题都可以直接联系她。
“买药是精细活,一定要用心仔细。”辖区居民小区封控期间,乌兰每天化身为“接单骑手”,从微信或电话接单、联系药店、定点送药……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马虎。短短几天下来,一些十分拗口、难记的药名,她都能记在脑子里、挂在嘴边,到药店购药时这些药名、剂量、厂家随时能说出来。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乌兰每天骑着电动车在辖区不停奔忙。累计接听辖区居民咨询电话及微信3000余个(条)、配送生活必需品等求助电话及微信400余个(条),帮助封控区、管控区孤寡老人解决实际困难8人(次)、紧急送医3人(次)、购药300余盒、帮助居民购买生活物资382次。
“当接听到一个个既焦急又期待的求助电话时,那种被群众信任的感觉坚定了我的斗志,作为社区民警,我理应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她说。
一篇写于3月7日晚上的“日记”,记录了她的一天工作:早上7时,照例开始巡查辖区8个核酸采样点现场秩序情况,9点半回到自己负责的点位执勤到下午1点核酸采样结束。这期间,手机响个不停,微信未读信息也有好几百条,她对其中购药和购生活物资类的23条信息逐一回复和确认,做好标记。
回到派出所后,她把前一天下午买到的药和重要生活物资整理好:许姐需要的英太清属于消炎类药物,按政策规定不允许销售和购买,要跟许姐说明原因;宋老师的2盒西拉普利、2盒氯沙坦;葛大哥需要的5盒心可舒;李阿姨需要的2盒欣然;小芸宝宝喝的金领冠珍护奶粉1罐……她把这些物品一个一个扎好袋子,做好备注,贴好标签,然后挨个打电话给居民,提醒他们到卡口或小区门口找她拿。
一名住出租房的外地租客,因为疫情来得突然,完全没有储备生活物资,在网上买菜也不会,打电话给房东,房东也被封控在了其他小区。幸好房东保存了乌兰的警民联系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乌兰电话说明了租客的情况,问能否帮助租客买点生活必需品。
乌兰联系上那名租客。“当听到我可以去超市帮他买菜的答复时,我能感觉到他很激动,一连好几声‘真的吗’,当我把5大包生活必需品送到他手上时,他又是连声说‘谢谢您,警官,太谢谢了’。”
“正因为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了警民的良性互动,我们的社区警务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关宁 金胡)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