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初至今,退休刑警朱连国在灌南县公安局新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岗位上已持续干了13年,累计化解群众纠纷4454起,调处成功率达98%,无一人投诉其处理不公,无一人因调处不当上访,无一起民事转刑事(案)事件。
当初,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民警既要忙于侦查办案、治安管理,又要调处矛盾纠纷,常常出现调解不及时、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导致群众、领导与民警三方均不满意。灌南警方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警务机制改革,招聘专职调解员,负责日常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积极构建派出所、司法、综治等部门协调联动的多元融合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朱连国无疑是专职调解员的合适人选。“当时,我刚从干了23年的刑侦岗位上退休,仍有使不完的劲。”朱连国告诉记者,考虑到自己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且积累了“一排二查三见底”的群众工作经验,就主动参与应聘,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为居民化解纠纷。于是,“老朱调解室”于2009年应运而生,后来变更为“老朱调解中心”,以满足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求。
新安镇一户姓张的人家,母亲早亡,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兄弟两人平时在村里也和睦相处、孝顺父亲。但后来,因为拆迁款的事分歧很大,经过几次争执,父子、兄弟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朱连国抓住兄弟两人平常对父亲的孝心,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父子相依为命的场景。最后,两兄弟哭着跪在父亲面前请求原谅,这起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谈及调解的工作技巧,朱连国结合多年的调解经历与个人体悟,总结出了四句话:“一是定心话,作用就是要控制住场面,让双方当事人都能安静下来听调解;二是风趣话,幽默是调解的最佳武器,说好风趣话,更容易迅速拉近双方当事人的距离;三是圆场话,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调解员应当出来打圆场,缓和紧张氛围,使得调解能够继续开展下去;四是希望话,调解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够定分止争,多说希望话,让双方对事情结果有好的期待。”
别人都说,调解工作不好干,听起来心烦,说起来琐碎,做起来麻烦,可朱连国却不厌其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运用新方法。他通过QQ、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加强与网友互动交流,在及时摸排各类矛盾纠纷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加减乘除”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质效,让一批疑难纠纷得以逐一化解。
“加”就是自身加压,运用学习归纳、总结提炼的新经验、新方法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就是提前介入,向当事人耐心讲法理、话邻里情、谈后果,减少对立情绪,以促进双方达成共识;“乘”就是发挥乘数效应,借助各方力量化解疑难纠纷;“除”就是消除私心,公正调处,根据当事人特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有效调解方案。
走进“老朱调解中心”,记者发现朱连国在办公桌上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工作持续做。”年近七旬,可他真情为民的脚步仍未停歇。“辖区就这么大,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早就和居民打成一片了。警民一家亲,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替老百姓说话,才能让人民满意度持续增强。”
13年转眼过去,逝去时光全都沉淀在他一页页的调解协议中,沉淀在他一串串的爱民足迹里。他曾多次被评为灌南县“十佳调解能手”,2019年,经网民投票评选,被灌南县委政法委授予“金牌调解员”称号,2021年被灌南县委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记 者 史卫平 通讯员 王立前 关宁)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