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产妇、透析病人、……疫情期间连云港特殊人群就医需求有保障

  疫情期间,透析病人、放化疗病人、急诊病人、产妇等特殊人群该如何就医呢?我市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特殊人群就医需求。

  杜女士今年25岁,怀的是第一胎,家人都非常高兴,期待着小生命的到来。3月9日晚上,她突然出现早产症状。当时,所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杜女士的家人赶紧和所在社区联系,她迅速被送到市妇幼保健院。

  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江竞和陈海霞在晚上11时许接诊后,立即为杜女士实施保胎治疗。第二天早上6时许,杜女士出血增多,孕产保健部副部长王欢和产科主任莫应萍在经过与杜女士以及家属的沟通后,立刻为杜女士实施急诊剖宫手术。手术十分顺利,杜女士生下一名女宝宝,体重2310克。因为是早产宝宝,孩子在新生儿科观察,目前母女平安。

  “疫情期间,我们医院产科有部分医生被抽调到抗疫一线,人手十分紧张,大家几乎都是连轴转。虽然很疲劳,但我们会全力以赴,守护产妇和宝宝的健康。”王欢说。

  据了解,从3月5日到3月10日,市妇幼保健院已经迎来了110个宝宝。

  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延长生命的血液透析一天也不能停,他们需要每周2至3次往返于医院。为了尽可能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市二院西院区血透室开启24小时“连轴转”,医护人员“驻扎”在科室,不仅承担血透患者的透析任务,还包揽了入科患者和家属的核酸采集。

  肾内科医生乙福强腹痛快1个月了,因为工作太忙,他一直坚持着。3月9日,他趁着空隙急查了超声,诊断为慢性阑尾炎。科里同事都照顾他,让他在病房休息。可是就在3月10日一大早,他又出现在血透室里。

  “这些医生、护士蛮不容易,从早到晚给我们治疗,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前来透析的62岁患者高女士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保障疫情期间特殊人群就医需求,我市抽调20辆出租车组建爱心服务车队,确定2名调度员24小时在线调度,“点对点”闭环保障孕妇等特殊人群紧急需求。血透、肿瘤放化疗等需要连续治疗的患者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诊断证明或治疗凭证,经交通卡口登记,即可正常通行往返。因救治需要,特殊人群确需跨县区或赴市外就医的,可联系“120”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海州区新增开群众就医服务热线,号码为80312345转3号。(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孙利 赵丹)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