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聚焦生态文明 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周莹 连发

【报告内容】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深化“三线一单”治理创新。

【权威解读】韦怀余(市发改委主任、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全面推进以绿色低碳为重点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标志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正在全面展开,既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2022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统筹推进“双碳”工作。全面摸清全市碳排放的底数,深入研究,出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重点领域专项方案,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以高质量考核为抓手,加快形成生态优先、节约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三新一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石化等重点产业链加快扩链、强链、补链,大力支持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田湾核电7、8号机组建设。开展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应用,推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争创碳达峰试点园区。三是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格“两高”项目准入,认真分析评估项目对碳达峰目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保有压,分类处置存量、在建“两高”项目,全面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同时加强能耗政策争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周莹 李耀华 王从帅 杨迅

【报告内容】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实施烧香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石梁河水库清水进城工程。加快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新改建污水管网50公里。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步提升。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医疗废物全部安全无害化处置。积极做好污染地块修复工作。

【权威解读】唐光普(市生态环境局局长):2022年,我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蓝天。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石化、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深度治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治气能力升级,开展“散乱污”清理整治“回头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完成花果山街道、连云街道等地散煤治理工作,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持续机动车船尾气污染防治,推进餐饮、汽修喷漆等“绿岛”项目建设。提升污染应对能力,综合运用乡镇大气PM2.5浓度监测设备、颗粒物和VOCs走航监测、尾气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推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科学化、精细化管控。保碧水。推进治水基础设施建设,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严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推进海洋监测监控网络建设。加强水质预警监测,建设海上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积极申报“美丽海湾”试点建设项目,持续改善我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护净土。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升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权威解读】王友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推动幸福河湖建设需要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抓好这项工作,市住建部门将加快滨水特色空间打造。除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生态格局外,还将结合城市水系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长效管控,增加城区功能性绿地,做美水岸水景。不仅要全力实施好烧香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石梁河水库清水进城工程进度,还要全力推动海州玉带河、东盐河等滨水空间建设,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城市示范滨水特色空间。全面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城市公用配套设施保障同样不可或缺。市住建部门将围绕安全型城市建设,构建保障有力、品质优良、科学安全的城乡市政公用设施配套体系。在继续搞好县域及乡村供水一体化改造的同时,持续完善城市区域供水提升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保障供水安全,加快建设茅口水厂三期工程,力争主体建成运行,全面完成连云区高公岛等城市供水末梢系统工程。在完善乡镇雨污分流改造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全市“管长制”落实,实施墟沟、大浦和南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力争年内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此外,加快推进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清理城市河道排口,新改建城市污水管网50公里;加快全域推广建设“海绵城市”,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力争达27.5%,高质量完成省级海绵试点城市验收。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 周莹 李耀华 王从帅 孙传习 杨迅

【报告内容】认真落实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全面排查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化工集中区规范化管理和升级工作。强化生态红线区域和自然保护地监管,严厉打击偷排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力度,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推进废弃矿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新增成片造林4000亩,完成湿地修复1500亩。加强海州湾国家海洋公园、临洪河口省级湿地公园、白鹭公园滨海湿地保护,全景展现“生态绿+海洋蓝”壮美画卷。

【权威解读】唐光普(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全面推进“三线一单”跟踪评估和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探索构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制度体系,加速我市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强化生态监测,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对生态红线区域和各自然保护地监管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绿盾行动”经验成果。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创建工作。完成《连云港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25)》编制,力争在2023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开展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申报。编订近岸海域“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构建陆海一体、协同有序、绿色活力的海洋空间。加大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将公证制度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探索综合性公证法律服务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相融合,助力生态环境赔偿工作打开新局面。

【权威解读】孔令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全景展现“生态绿+海洋蓝”壮美画卷,必须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稳步提升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加快提升森林质量。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将完成造林面积2.55万亩,其中成片造林面积4000亩,更新造林面积6600亩,封山育林面积8000亩,退化林修复及低效林改造面积6900亩。国土绿化重点工程主要包括:玉带河河滨生态公园建设工程、排淡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徐圩新区生态防护隔离带建设工程、滨海风情景观提升工程、高铁两侧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环云台山特色观赏点景观提升工程、“祥云景观”提升工程和锦屏山森林景观提升工程等。

【权威解读】王友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市住建部门进一步加强海州湾国家海洋公园、临洪河口省级湿地公园、白鹭公园滨海湿地保护,为展现“生态绿+海洋蓝”壮美画卷作出一定贡献。围绕《江苏沿海特色风貌研究》要求,重点实施高公岛美丽宜居街区塑造、赣榆区徐福片区沿海特色风貌塑造,着力凸显连云港市美丽珍稀的滨海资源、神奇秀美的山脉资源、生态丰富的滨海湿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形成港城“1+1+7+X”的滨海特色风貌空间,全面启动全长126公里海滨大道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等工作,对标厦门、珠海等沿海城市,系统开展滨海风情景观营造,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海风光带,全面构建“左临碧海归帆、右依绿树青山”的滨海风情大道新格局。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