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里面似乎是一个大熔炉,汗水从眼睛流到嘴巴,再从嘴巴流到脖领,全身上下的毛细血管感觉快要炸开,喘口气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气,手套里的汗顺着边缘流出来,渴到不想张口说话,衣服全部湿透。”这是市一院援宁队员周欣的真实感受。南京35摄氏度的高温下,户外站着不动马上满身是汗。但我市援宁医护人员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防护面罩,穿行于高风险社区,挨家挨户上门核酸采样。
热到中暑、头晕,但依然坚持再坚持,因为“不能拖累队员”、“居民没吃饭等着,不能耽误时间、影响进度”……采集小区没有电梯,那就穿着防护服爬楼梯,“每上一个阶梯,都觉得心脏快跳出来。”“穿上防护服走路已是呼吸不畅,再爬个楼,立马开启套着袋子蒸桑拿模式。”
他们的苦累,南京人民看在眼里。随行的志愿者,不停地为她们喷洒酒精试图降温。看到她们累到喘不开气,阿姨立即搬出凳子;采集信息手机热到无法使用,大爷毫不犹豫的从冰箱里拿出雪糕;热情的大姐拿出家里最大的风扇,虽然风吹不进防护服,可那份心意让大家感动;还有那一声声“谢谢你们”“你们太辛苦了”……让大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居民们很配合,第一家刚开始做,第二家都拿着身份证开始准备好了,刚开始还好,能坚持,查到第四户人家时候,被热得实在体力不支了,衣服全湿透了,一位大姐把自己家里的风扇抱了出家,说给我们降降温,还有大叔要拿水给我们喝,有端板凳的,给我们扇扇子的,我们真的很感动。”市一院援宁队员姚青说。
“医务战士挑大梁,铜墙铁壁民安康……”这是南京一对老夫妻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把这首诗和自己书写的两幅毛泽东诗词送给市二院援宁队员张思琪。
“不要紧张,把嘴巴张大,说‘啊’!”8月11日早上6点,作为“上门核酸采样”突击队的一员,张思琪已经开始工作了。在南京江宁禄口蓝天星港小区,从早晨6点到下午1点,从11楼到1楼,同样的话她重复了不计其数的话语。一对老夫妻在采样完毕后送给她一首诗和两幅字。“我想这是我今年收到最好、最有意义的礼物,它不仅仅代表着群众对我们上门核酸检测工作的肯定,更激励着我义无反顾坚守在最前线。希望南京的情况尽快好起来。”
“你好,请等一下。”8月9日,市东方医院援宁队员孙雪梅也遇到了暖心一幕。在江宁区禄口街道某小区6楼完成核酸采样后,女主人叫住了她,两个小姑娘跳起了舞,对她表示感谢。“音乐响起来时,我愣了一下,就看到两个小姑娘开始跳舞。那一刻,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流了下来,特别感动,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当时小姑娘的妈妈录了视频,我专门要过来,这对我来说是最值得珍藏的纪念。”(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江荣 孙利 吕菲)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审核: 刘昆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