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7年来义务修桥、种树、立石刻…… 七旬老人打造家门口的“世外桃源”

【连网】嫩绿的垂柳随风飘动,鲜艳的菊花绽放枝头,金色的桂花落在桥边……深秋季节,伴随着一阵阵花香,徜徉在连云街道大桅尖山脚下的一座石头桥上,仿若置身一处世外桃源。“柿子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金橘也挂满了枝头,经常有爬山路过这里的人们忍不住停下脚步……”今年77岁的闻启昌乐呵呵地说。

cw09a05c

27年前,这片“世外桃源”还不是今天的模样,山脚下没有郁郁葱葱的竹林,四周也没有错落有致的树木,更让人烦心的是,住在山坡上居民,每次出门都要踩着一块块松动的山石,跨过一条4米多宽的山涧沟,特别是下雨天,从高处的水库里泄下的水流更让跨越山沟成为一件危险的事。

住在附近的闻启昌决定做些什么,他一直都想在这片山脚下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年轻时开过车、做过装卸工、还打过石头,他觉得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想做的事情一定能成。他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先在山沟上架一座小桥,这样既方便人们通行,又比较美观。这一念头一冒出,立刻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1993年,一个春寒料峭的黎明,闻启昌开始行动了。拿着千斤顶、滚轮、绳子等工具,闻启昌沿着家附近的山脚下开始往山上走去。他开始为修桥“物色”合适的大石头,选好后,他用修车的千斤顶将大石头顶起来,再将滚轮垫在石头下方,用绳子将其固定好再运下山……进行完这一波在别人看来“高难度”的操作后,填大沟用的石头才有了着落。

“因为都不是现成的石材,大部分石头还需要人工开凿,要费劲去砸一砸、修一修,再运下来。”闻启昌说,有人笑话他的行为是当代“愚公移山”,可是他却乐在其中。在他眼里,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而他就是那个辅助它们完成使命的人。一个人与一座桥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3年多的时间里,闻启昌用一块一块从山下挪下来的石头,架在了4米多宽的山沟上,再推土覆盖桥面,一座桥的“雏形”终于出来了。后来在当地一些企业的帮助下,这座“石头桥”又被铺上了水泥桥面、装上了石头护栏……

住在附近的居民们为这样的改变而感到欣喜,闻启昌则望着这从无到有的小桥,嘴角微扬,目光里透着难以言说的成就感。而此时,他因采石而被崩得伤痕累累的手臂,仿佛也不那么疼了。

桥有了,桥下山涧里流动的水看上去更有灵气了,可是闻启昌还不满意。在他的设想中,这一片还缺些生命的色彩,那就是树木和花草的颜色。1997年的一个早晨,望着自家院子里那棵在上世纪70年代种下的老香椿树,已经长得高大挺拔,闻启昌心里更是有了目标。

“一提到我家这老头子,我就又气又无奈。”73岁的老伴许福兰说,本以为修好石头桥之后,闻启昌能消停一阵子,可在家歇了没几天,他又成了“树痴”。

“我当时就想让树木和花草将这一片充实起来,我觉得这才是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画。”从那时起,闻启昌又开启了他的“树痴”模式。黄杨、垂柳、树林、菊花、绣球……只要他认为能给此处增添一些灵动之气的植物,他都会费尽心思移栽过来。

cw09a05e

因为年轻时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只要听朋友说哪里有不错的树,他就会着了魔一般去寻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树买来之后,闻启昌又开始挨个在山脚下为每一棵树寻找最合适的“家”。按照他脑海中的构图,他将山脚下最接近地面的地方种了几十处竹林,而一棵棵不同的树木则被安排在四周一亩地的范围内。周围的空地上,大小的花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树木对我来说犹如生命,我将它们弄来,自然要对它们负责。”从那以后,特别是每年的春旱时节,给这些植物浇水,成了闻启昌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山上不通自来水,闻启昌每天都要挑着水桶爬到半山腰的山泉处取水。一天来来回回要挑水20多趟,可他却乐此不疲。

绿荫如盖,枝叶沙沙。20多年过去了,闻启昌的梦想基本实现了,那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画已经初步“画”成,但他依旧没有“停笔”。

如今,在小桥附近一亩多地的范围内,大大小小50多棵树长得郁郁葱葱,三四十处竹林更是长势挺拔,他们与位于中央的小桥完美呼应。前些年,闻启昌还请人在他当年修桥用剩的一块大青石上,刻下了“水坝山庄”几个字。因为风景美丽如画,这片家门口的“世外桃源”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风景。

绿树荫荫、花香阵阵、鸟鸣啾啾……每天,闻启昌都会沉醉在自己打造的这片“世外桃源”中,在那条山花烂漫的山脚下,他时而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这是什么花儿,那是什么树,脸上挂满了笑容,漫步其间。

cw09a05d

阳光在枝叶间跳跃,光斑透过叶子的间隙印在了闻启昌的后背,仿佛点点金光。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老人数十年来如此执着?“心里想,就去做!”闻启昌坚定地说,葱葱绿树永远都会向上不停地生长,而他也会像自己亲手种下的这片绿荫一样,永不停下逐梦的脚步。(记 者 徐誉宁 通讯员 倪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