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在家养老 我们准备好了吗——我市社区居家养老观察

【连网】(庄婷婷)中国人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然而,随着第一批独生子女“80后”步入不惑之年,越来越多的人对养老有了新的看法——“儿女工作都忙,能不添麻烦就不添麻烦,养老靠自己。”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在家中居住,日常生活由老人自理和亲属照料,社区提供全面周到服务的养老模式,它不同于机构养老,也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事业做到家门口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或许再高档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的家。机构养老虽然生活条件较好,但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很难保障隐私,而且养老床位“一床难求”。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65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7位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而是希望在家中养老。

“我肯定希望在家养老,住习惯了,舒服,而且干什么都方便。住养老院那是实在没办法了。”68岁的屠大爷说。

相比于养老院,居家养老自由性较高、隐私可以得到保护,但是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同时,现阶段家庭结构急剧变化,大量出现的“421”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已经严重弱化了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养老能力。

“我和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上小学,平常肯定是没空去看两边老人的,周末孩子还有两个兴趣班,有时候一个月才去一次父母家,真的很无奈。”在市区某机关单位工作的“80后”钱先生说。

由于子女白天都要上班,没有很多时间照顾老人,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更受青睐。社区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适合于绝大多数家庭和老人。在老人行动不便时,可享受上门陪护服务;无暇做饭时,可去社区养老机构享受老年人营养餐……老年人住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无忧。

“社区养老把养老事业做到了家门口,这样不仅少了离家之忧,还多了亲情的陪伴,让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71岁的退休干部庄先生说。

实现老有所养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市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人口94.6万人,占人口总数17.6%。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带来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养老服务设施落后、专业人才缺乏、有效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目前城市中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增多,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他们更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天解闷。而事实上,各地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看似提供很多的服务,真能做到的却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要。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社区受空间限制,存在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医疗设施不全等问题。

其次,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没有统一的运行管理办法,管理主要是民政部门在做,其他部门与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和协调沟通。同时,社区承担着很多行政职能,养老服务只是其工作之一,社区工作人员实际上无法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老年群体的管理问题,更难以独立自主地按照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制定详细周全的服务计划和提供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也成为限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这些服务人员也基本上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女工,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简单的康复护理等,难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将严重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

最后,当前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而政府购买项目基本是一年一报,并未形成稳定的项目运作模式,特别是在居家上门服务中,每年的数据平台运营方都有变化,进一步加剧了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难度。

补齐短板

真正实现“在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更多的是面对有照护需求且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同时具有近距离、更亲民、价格偏低、上门更便捷等特征。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社区居家养老应继续深耕社区,补齐短板,让群众真正实现“在家养老”。

健全政策体系。完善鼓励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服务供给、安全管理、市场监管的机制和标准,制定养老服务清单。建立完善城乡老人居家和社区养老基本服务制度,实现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留守、独居)、重点优抚对象、失独等特殊困难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全覆盖。

完善服务设施。统筹安排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融入社区建设中,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整合社区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置换等方式,将养老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序列,转型和延伸开展养老服务。全面建成以嵌入式养老机构、乡镇(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点等为核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实现融合发展。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加强养老和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广泛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远程诊疗等现代科学技术,使得涉老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市、县、乡镇、村四级养老服务信息与服务对象有效衔接,提高养老信息化服务覆盖率。

建设专业队伍。通过专业化培养、系统化培训、市场化引导,建立专业养老服务与健康管理队伍。改善养老服务人员待遇,鼓励下岗人群和低收入者到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和各类劳动保障政策,为养老服务人员争取更多的政府补贴。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等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由职业技能主管部门颁发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