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凝心发展 聚力改革 目标考核助力夺取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连网】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大突破画卷逐渐铺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6%,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0%,恒瑞医药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新增规上企业单位数占规上企业单位总数比重等位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增幅位居全省第2,商事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入选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奖励激励事项,安全生产考核位居全省第1,18项个性考核任务圆满完成省定目标……

这些成就,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凝心聚力、对标先进、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高质量发展考核的强力引导和有力推动。

考核发力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汲取上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既对标省考要求抬高标杆,又因地制宜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和特色优势,把高质量发展要求量化为考核指标,把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细化为考核内容,体现导向、指明方向,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启新篇章。一是压紧责任保“实干”。发展之要,实干为基。我市对标省考要求,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考核组织架构,制定市对县区(功能板块)、市直单位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组织体系,切实压实工作责任。二是盯紧目标抓“实绩”。对标争先进位要求,对各县区(功能板块)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实现省考市考全面融合。今年省考27项28个共性指标中,我市得分不低于省平均分的指标有13个,占比46.4%,较去年相比提升了24.2%。三是问题导向抓“实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补齐短板、巩固提升优势。市委、市政府将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调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推进情况,部署推进薄弱指标和落后序时指标,确保各项考核任务全面落实,实现争先进位。

县区助力

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纵观我市各县区、功能板块,纷纷出实招、拿准招,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为目标,切实打出发展“组合拳”。一是狠抓项目建设项目投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行动。12个省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盛虹炼化一体化等383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赣榆区新海石化总投资20亿元的100万吨/年连续重整项目建成投产、中铝集团投资110亿元的400万吨级氧化铝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市开发区总规模50亿元的贸易区股权投资基金签约落地。徐圩新区22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0.1亿元。二是注重城乡功能品质提升。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建成1.7万套。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累计达标率95.7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构建“大交通”,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新机场建设稳步推进。三是聚力生态环境改善。新建成2个刚性填埋场,新开工建设2个危废集中焚烧设施,关停化工企业50家,河湖“两违”整治累计整治完成率99.7%,在全省率先完成年度考核任务,蓝天保卫战助力提升环境质量。四是聚力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市9.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59个经济薄弱村(其中省定经济薄弱村8个)全部实现脱贫,灌云、灌南重点帮扶县成功摘帽,改善农村住房1.82万户。

部门协力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和考核任务,主动配合、超前服务,最大限度提供服务和保障,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翻开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一个个不断翻新的数字和全速推进的工程项目氤氲着浓烈的发展热度、改革亮度和民生温度———自贸区连云港片区获批;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建设加速推进;上合物流园物流量突破2200万吨,同比增长55.93%;中哈物流基地完成集装箱进出场量15.8万标箱;“一网通办”水平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成率100%;80家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联网覆盖率、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均达到100%;市妇幼保健中心投入使用;60条新改建便民道路正在加快施工;镇村公交全覆盖;“公厕革命”有序推进;“雪亮工程”稳步实施;市县财政筹集2447.7万元设立防贫保险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精准防贫保险项目……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站在2020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更加复杂的改革环境,也孕育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唯有立足岗位,以实干成事、与时间赛跑,凝心发展、聚力改革、全力攻坚,奋起直追完成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才能续写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跨越新答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