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互联网+”时代 高校图书馆的转型探索

【连网】(策划 全媒体采访中心综合二部 记者 张晨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是高校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又是高校文化和图书馆阅读文化的交集,具有阅读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互联网+”时代,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阅读媒介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带来巨大变化,必然促使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转型。

作为当前优化社会文化的承担者与领航者,高校图书馆应予以充分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扩大数字化文献资源种类、创新网络服务模式、提高阅读服务质量,满足广大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等,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提高数字阅读资源覆盖率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学生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便可以阅读书籍,获取学习资源,与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相比更为简单方便,所以,图书借阅人数逐年减少是普遍现象。”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艾华介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该校图书馆的座位虽然比较抢手,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大四学生。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另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资源下载量较2018年增长20%,访问量较2018年增长119%。而这组数据背后则是校图书馆对于数字资源的大力引进。据艾华介绍,2019年,该校图书馆在电子数据库资源投入占全部资源投入的71.7%。包括开通了WILEY期刊数据库、RSC数据库、设计师之家资源库等等25种中外文数字资源的试用,助力教学科研。同时争取CADAL海量资源共建共享,240万余册(件)电子图书、报刊免费使用。

“时至今日,却超越纸质阅读,一跃成为当前的主流阅读方式。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也是大势所趋。”艾华表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高校图书馆需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自身建设,创新服务途径,为读者提供网上资源服务,推动自身的现代化转型发展。

创新线上网络服务模式

去年10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开展了“优质服务月”活动,彰显了线上网络服务模式的转型思路,其中包括“码上有礼———爱上微信图书馆”图书馆官微推介会、“我在故我show”图书馆随手拍征集、“发现获取智慧”数字移动资源推介、“超期免罚月”活动等多项内容。据该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曹晓君介绍,开设网上信息服务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增强学生读者对馆藏资源的了解,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曹晓君说,“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探索,而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纸质阅读的形式,可以创新服务媒介,结合读者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和社交工具,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朗读亭等方式,以此来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往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单一,对师生的吸引力也有限,而提升数字化网络服务水平,则可以无缝衔接,打通高校师生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艾华介绍,该馆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嵌入汇文图书管理系统微信服务平台,座位预约、自助借还、移动图书馆等服务和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服务水平,也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根据统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量最多的自定义菜单为座位预约和汇文服务、移动图书馆。通过图书馆现代化设备的利用,实现图书馆大流通及服务水平现代化的需要。

强化创意阅读推广方式

“通过参加校读书节活动,知晓了如何利用书籍,如何发掘图书馆资源,激发了自己读书的热情。希望读书节今后能举办更多精彩的活动。”在2019年年底举办的江苏海洋大学首届读书节上,获奖学生于洋表示。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主体,但由于处在成长期,心理不稳定,会容易出现不良的阅读心理和行为,这个时候,高校图书馆就要适时作为,恰当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行为,培养阅读素养,构建良好的图书馆阅读文化。”江苏海洋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李义良分析,当前数字化转型给高校图书馆带来诸机会与挑战,除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之外,还要立足最根本定位,就是作为全体师生阅读学习的平台阵地,不断夯实自身服务理念,营造高品质阅读文化氛围,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坚持不懈。

“创新服务模式可为业务转型期提供探索路径,而恰当地抓好学生群体独特的阅读心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产品和服务,才更能拉近与学生读者间的距离。”艾华坦言,“或许因为师生间存在天然的思维差异,导致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会与学生的阅读品味、阅读风格产生一定的代沟。我们挑的书,他们不一定喜欢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举办有趣的阅读活动,创建图书馆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在交流互动中,准确、深入地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偏好,收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见与建议,优化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人性化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