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中秋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连网】编者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轮中秋月,唤起每个人心中淡淡的乡愁。古时游子离家,因为书信不便,唯有寓情于月,无论月圆月缺都成为相思的理由。斗转星移,时代巨变。家,仍然是月下的人们最深的牵挂,也是国家和社会最坚实的基石。相互陪伴、相互扶助、相互支撑,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开山岛上守岛人:全力站好这班岗

□ 张晨晨

“老王,我带着孩子们来看你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天,王仕花带着儿子王志国一家人来到了他们曾经驻守的开山岛,站立在王继才的雕像前,王仕花不禁泪湿眼眶。8月31日,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铜像雕塑在开山岛落成。作品生动地再现了这位英雄生前为国守岛的一个场景:王继才以站姿远眺万顷碧波,右手臂举起指向远方,左手则紧握住望远镜的镜筒。看到这一幕,王仕花眼含热泪。

这是王继才因公殉职后,王仕花过的第二个中秋节。农历八月十六是王继才的生日。“老王走了整整一年了,越是逢年过节我越是想念他,多少次我们俩在岛上过节的情景都历历在目,看到这尊雕塑,我更是想他。”王仕花动情地说。

犹记得2016年中秋,小女儿王帆给爸爸一个惊喜——她订了一个生日蛋糕,托人给爸爸送上了岛。“想了一圈,肯定是我小闺女。”王继才在电话里乐呵呵地对王帆说。去年中秋节前夕,王帆拿起手机,不由自主地点了一下爸爸那个沧桑的头像。电话那头,无人接听……她至今不愿相信爸爸突然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王继才去世后,去年9月开始,由10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组成的值勤班上岛接岗,对开山岛进行常态化值守。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里,开山岛上的守卫民兵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中秋节前夕,记者登上开山岛,偌大的岛上只有守卫民兵马洪波和武建兵2个人。这是他们志愿上岛值守以来最后一次轮班了,25日左右结束值守后,将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守岛志愿工作。“一年来,我们经历了各种恶劣天气,也见证了开山岛的条件一点点变好。但更多的是切身感受到了王大哥守岛的不易。”马洪波说,“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岛上过中秋。虽然与家人分开了,但想到我们在岛上陪着王大哥,他也不会孤单了。”

今年的中秋节,2个守岛人的确感受会更深。在每个守岛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开山岛”: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坚守,带着他们书写新时代平凡而又伟大的奋斗故事。武建兵接受采访时坦言:“虽然现在每隔15天可以下岛换班一次,不过遇到台风大雾天气,十天半月下不了岛也是常事。日子虽然辛苦,但既然从王继才大哥手中接过了守岛的接力棒,就要把这种爱国奉献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扬下去。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守岛了,但我们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以慰王继才在天之灵;同时这段宝贵的守岛经历,也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我们会继续向王继才学习,守好我们自己的开山岛。”

消防员金立加:团圆平安有我守护

□ 肖婷婷 苏欣 任明

gb16A5a

9月13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团圆,然而对于24小时坚守一线的消防指战员来说却是守护。当天下午,当笔者来到海州区车站消防救援中队时,见到了正在串烤串的金立加。“今天是中秋节,队里给我们开小灶,晚上吃烧烤。”金立加和笔者聊着天,却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依旧是迅速地和弟兄们一起串着豆腐串。

34岁的金立加是市开发区人,今年是他在消防队的第16个年头。他说:“中秋节,对于我们消防指战员来说不仅同往常一样——依旧车在营,人在岗。为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消防安保工作,我们加大了对辖区重点单位、重大隐患等社会单位的检查力度和频次。”节日当天,金立加在内的消防指战员像往常一样站岗、出警……

“不想回家过节是假的,我特别想吃父母做的菜,陪陪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谈及家人,金立加满心愧疚。而最让他觉得对不住的,还是年仅4岁的女儿。“午饭前和女儿微信视频,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家陪她吃月饼,我骗她说:快了,爸爸有时间就回去了,在家要乖乖听话哦。”事实上,这个中秋节,不仅金立加没有陪在女儿身边,妈妈也因工作的关系,未能陪女儿吃上团圆饭。“作为一名消防指战员,我们要守护的是许许多多千万家的团圆平安。为了千万家,我们只能把对家人的挂念放在心底,任务扛在肩上。”

说起自己的职业,金立加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满满的自豪感。他说,消防这个职业有“瘾”,越干越想干,不经意间已是第16个年头。如今,虽然橄榄绿换成了火焰蓝,但他们对党忠诚的基因底色不会变,纪律严明的宗旨不会变,赴汤蹈火的职责使命不会变,竭诚为民的服务热情不会变。“尽管中秋我们不能陪伴家人,但能和队友们一起吃烤串、看月亮,共同守护一方平安,也是另外一种‘团圆’。” 金立加感慨道。

维和警察张亮:连看两年异国中秋月

□ 史卫平

不久前,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民警张亮结束了全国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培训班的培训,从北京回来。“如果再有出国维和任务,我肯定还会报名。”他说。虽然,执行特殊的任务意味着过年过节时无法和家人团聚。此前,张亮有连续两年的中秋节,是在战火纷飞的异国度过。

2016年的中秋节,是9月15日,“那天,我在非洲南苏丹西伽扎勒河州首府瓦乌市联合国设立的平民保护营内执行任务,当天按计划,是每月一次的分发食品等生活物资的日期。”

当天,他和另外9名维和警察加班负责物资发放现场的秩序。“中午12点,我在回住处的路上,从当地人手里买了野菜、花生和鸡蛋,回到集装箱板房宿舍,配上国内带的香肠等真空包装食品,和另外两名中国同事一起做了一桌简单的团圆饭。”

因为战乱,那里的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手机信号塔全靠柴油发电机供电,手机信号几乎没有,时断时续。“只能发条短信给家人报个平安,收到家人发来的问候短信,非常想家。晚上8点夜班,平民保护营巡逻结束后,看着天上的月亮,给家人录了一段视频,通过联合国的电子邮件系统发给了家人。”

2017年10月4日,又是一年中秋节,而张亮却在参加联合国在欧洲塞浦路斯的维和任务。“我被分配在西部山区的一家警局,8名联合国维和警察中,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执行监督停火、维持缓冲区、人道主义等维和任务。”

当天早上,他拿出中国大使馆慰问中国维和警察的月饼,带到警局和其他维和警察分享,“我告诉他们今天是中秋节,在中国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他们非常开心。我们在警局的院子里摆好餐具,一起品尝月饼和塞浦路斯当地的羊奶酪。同事们说,虽然我不能和家人团聚,但他们就是我在那里的家人。”

那天张亮值夜班。晚上独自驾车行驶在军事缓冲区的巡逻道路上,山区道路崎岖陡峭,“在军事缓冲区的联合国山顶哨所,看着远方的月亮,观察着停火线两边对峙双方的军事哨所。那一刻,真正体会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但是代表国家坚守在维和一线,感到无比光荣和骄傲。”

援疆医生姚希:一家三口视频温馨团聚

□ 庄婷婷 江荣

gb16A5e

中秋月圆人不圆,此心安处是故乡。竹杖青囊过天山,谁怕连医精诚秉丹心……9月13日是中秋佳节,市一院检验科检验医师姚希在朋友圈发了一首词——《定风波中秋》。而她的丈夫朱广泉则应和了一首《沁园春疆域》。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日子,姚希一家三口人却在两地三个地方。姚希在新疆霍尔果斯市,朱广泉在新疆特克斯县,5岁半的儿子则在连云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今年3月,姚希参加了市一院援疆医疗队,对口支援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姚希一去就花粉过敏,但她克服言语不通、环境气候不适应的困难,为当地带去先进的诊疗技术。去年9月,朱广泉参加援疆工作,在特克斯县公安局巡防大队古勒巴格街二环便民警务站任职至今。两人共同援疆期间,虽然霍尔果斯距离特克斯只有200多公里,但夫妻俩一共只见了两次面,一次是姚希刚到新疆时,还有一次是两人结婚纪念日。

“我们工作都比较忙,假期通常都碰不上,而且两地无直达车辆,去一次要坐车6个多小时。”姚希说。

如今,他们夫妻除了相互的思念,最想念的就是家中的父母和孩子了。中秋节当天,姚希上午照常去医院工作,而朱广泉中秋假期3天都要值班,2个人约定晚上利用空闲时间和儿子视频。

“妈妈,你现在是上班时间吗?要是上班,我就等你下班再视频。”由于两地有2个多小时的时差,儿子经常分不清姚希的上班时间,每次都会懂事地问一声。当得知妈妈下班了后,小家伙高兴地抱着手机聊起来:“妈妈,你吃月饼了吗?我们幼儿园老师说中秋节要吃月饼,还说月亮上有个小兔子,等你回来了,带我去买个小兔子吧。”

看着儿子,姚希有点酸,但很快控制好情绪,和孩子聊起天。这时,朱广泉也加入进来,一家三口在中秋之夜通过视频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核电专家周卫明:在第二故乡过中秋

□ 张晶晶  江娜娜

gb16A5c

“平时工作太忙,可算盼来了一个小长假,但是中秋仍然要加班,不过仍有两天假期可以陪伴家人,好好享受阖家团聚的幸福。”来自四川南充的周卫明在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处电气科担任科长,平日里繁忙的工作让他脚不沾地。

昨日上午9时许,当笔者联系上周卫明时,他正忙碌在核电站工程建设的一线。“连云港是我的第二故乡,自1997年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来到连云港,算算这已是我在港城过的第22个中秋节了。”

“由于工程建设岗位的特殊性质,加班已经成为习惯。我的任务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这是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因为工作地点离老家1700多公里,20多年没有回去过中秋了。今年中秋节,周卫明给父亲打了节日问候的电话,中午在岳母家吃了一顿团圆饭,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周卫明告诉笔者,在四川过中秋的习俗很特别,有吃芝麻饼、杀鸭子、吃蜜饼等必不可少的习俗。“在我的记忆里,尽管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但是每年中秋节家里都会赏月、吃月饼,很有节日的氛围。”

伴着皎洁的月色,周卫明和妻子、儿子回到岳母家,一家八口人一起过中秋节,连云港的中秋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烙好的“团圆饼”,烙好的糖饼先“晒一晒”十五的月光,按人头切好分而食之,寓意阖家团圆,“透过窗户看着月光映在海面上,品尝着连云港地道的海鲜、丰盛的饭菜,更能体会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独特韵味。”

海外游子王启明:有祖国漂泊在外不孤单

□ 伏广进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这一天,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品尝美味佳肴和象征团圆的月饼,共赏明月。家住港城的王启明前往加拿大读书工作已经13年了,从大二便离开港城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独自生活,期间王启明只在春节时回过家乡3次,而每个中秋都没能与父母一起相聚共度。“其实,我特别想在中秋佳节回到祖国,回到父母亲身边与他们团聚,为他们尽孝。”王启明说,考虑到春节可能工作业务繁忙,所以今年中秋他特意把时间空出来,回到家乡港城,陪爸妈过个中秋节。

“我最怀念的是小时候一家人一起过中秋的时光。月亮又大又圆,那时候的月饼没现在这么多花样,但是味道特别好。手巧的妈妈和奶奶最忙,节日当天,她俩会为一家人张罗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待酒过三巡,爷爷则会给我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王启明回忆道。后来他上大学离家远了,中秋节大多在校园度过,再后来去了国外,和父母隔着好几个时差,十几年下来,港城的中秋节如今在自己的脑海里可以忆起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但随着时光流逝的,却是与日俱增的思念。“在国外,我虽然很少主动与父母联系,但心中满是无言的牵挂和思念。”王启明说。

说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年,中秋没有办法回国与父母团圆,漂泊在外的王启明就靠和父母视频聊天来缓解思念。没有妈妈和奶奶亲手做的团圆饭,中秋节这一天,他便和在蒙特利尔一起学习工作的中国老乡选上一家中国餐厅聚餐,或者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各自做上一道拿手菜,凑上一桌海外家常菜,大家对着国外的月亮共同举杯,一起吃“团圆饭”。“在那里不论认识与否,只要你是中国人,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应该一起过团圆节。往往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人举杯庆祝,一不小心就容易喝多,但在那天,是可以允许放纵一下的。”王启明坦言。

此外,在加拿大很多华人聚集的地方也会举办传统的中秋灯会,留学那会儿,每年的中秋灯会王启明便和大家聚到一起赏月观灯,在灯会上购买月饼、灯笼等中国特色商品,并欣赏中国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武术表演等节目。在月下灯前听着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奇闻乐事,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节日里,大家都在心中这样对自己说:“即使漂泊在外,也并不感到孤单,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强大的家——祖国等着我们回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