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尹宋村留存古四合院“张家大亮脊”背后的故事

□ 张晨晨 张义太  文/图

【连网】  我市开发区朝阳街道某一处凉亭,它的西边墙上镶有一块长度3、4米、宽度0.44米、厚度0.06米的一块完整的“鲤鱼跳龙门”石匾额。原材料为本地花岗岩片石。该石匾额为浮雕制作,两边是一对后足站立,两只前足高举着绣球,绣球上下垂的两根流苏呈麻花状下垂。匾额右边舞狮前有两只仙鹤,其中一只昂首直脖仰天长唳,一只低头啄食。

匾额的正中间即是该匾额的主题浮雕,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的两条鲤鱼,已浮至汹涌的巨浪上面,前边那条大鱼鳞片整齐,头部微微下垂,鱼鳍挺张,跃跃欲试。那画面,无不令旁观者大有血脉贲张的冲动。

这鲤鱼要干什么呢?原来鲤鱼的前边有高耸着一座两层带有飞檐的龙门。

龙门的上空一条巨龙裹挟着祥云笼罩,呈团身、头前尾后,龙角挺拔,巨口利齿,一爪向后,一爪向前,龙口张开,龙眼狰狞,好像注视着即将腾跃的鲤鱼。使人们一看,必定会惊呼“鲤鱼跳龙门”!龙的身后和左边的舞狮中间,是一只站立着的梅花鹿。浮雕的上方还有两只似鸟似凤似飞龙的浮雕相向翮翔,一旁一朵牡丹盛开。整个画面展示出“松鹤延年”“福禄(鹿)寿喜财”“花开富贵”“望子成龙”等美好的祝福语。被一根阳刻的线条镶嵌,做工讲究,刻画细腻,一幅寓意深刻的吉祥浮雕,令人击节赞叹。

gb17山海经c

“张家大亮脊”背后的故事

“鲤鱼跳龙门”一词,出自宋代陆佃(1042—1102)所作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跳龙门”它讲述的是古代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古时,位于孟津的上游龙门山还没有开凿,它不但挡住了下游的行船,连鱼儿也过不去。可是一群来自孟津的鲤鱼很想游到龙门以上看风景,却被龙门挡住。

它们并不气馁,在一条大鱼的带领下纷纷要跃过龙门,所有的鱼半空就摔下来,只有大红鲤鱼跳到半天空,借着云和雨跃过了龙门,变成了一条巨龙。后来把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成“鲤鱼跳龙门”。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一种精神。

那么,这块石匾额从何而来呢?那先要讲一段在新县山湾流传至今的故事:话说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陈茂也(音)的被贬京官,乘海船往南方某贬地做官,途中历经风险,才漂流至海州湾的一个小渔村——柳河,被本地乡绅张万选收留。张万选全家每天好饭、好菜、好酒的供养,张万选整天与陈茂野交谈甚欢,成为挚友。数月后又送盘缠又雇船只,把陈茂野送往被贬地上任。多少年过去了,张万选也淡忘了此事。

某年,张姓渔民们在东海捕鱼,捕获的鱼,虾等海产品,足足装满了三大船,急忙往家赶。谁知遭遇风暴,只好在途经上海时停靠在码头上。这些海鲜如果长时间搁置,就会变质。因此他们只能在上海卸船卖货。因当地的鱼行强行收购,价格被压低不说,还短斤少两。渔民们受到了很大损失,有苦难诉。

大家回来以后就把这事情告诉张万选,张气道:“ 欺人太甚!”于是带人专程去到上海道台衙门击鼓鸣冤。衙役看了张万选的诉状后,上报道台陈茂也大人,他一见告状人是海州张万选,喜出望外,将张请至后堂,讲明情况。第二天道台大人把鱼行行主们都叫来,从中调解,让鱼行补给差价,并向张赔礼道歉,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从此以后,柳河渔民每从东海捕捉的海产品一直在上海销售,买卖做得很顺利。

张万选在上海与陈茂也聊天中,陈提出海州地区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个好地方。想请张万选替他在海州地区寻块好地方,盖些房子,待自己老了以后去那里定居。张说: “兄弟,行!这事我替你办。”陈当时给了张很多钱回来办这事情。

回来后,张万选带着风水先生在海州地盘上转了几天,找建房的地点,最后选择在尹巷这地方。于是就紧锣密鼓,大兴土木,一年内建起了这一片大亮脊。房子建好后,张万选去上海,向陈茂也细陈建房一事,并把余款退回。陈茂也听完很高兴地说:“老弟你辛苦了。这房子我不去住了,给你们家住吧,就算感谢我在柳河那时你对我的照顾之情吧!” 张说:不行,这礼太重了,我不能收!陈坚决地说:“老弟,你不要推辞,就这么定了!”张无法推辞,就说:“好吧,我先替你住着,等你退下来后你再去住吧!”

于是张万选回来后,和其直系四个房头,陆续搬进大亮脊居住。后来又盖了一些房屋及配套用房,形成了两个大宅院。陈茂也退休后,悄悄地回老家养老去了,房子一直由张家居住。群众称之为“张家大亮脊”。

gb17山海经b

集中展示了中国道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上海道台“陈茂也”,到底有没有这个人?

笔者有一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63—1890》一书,它研究的是上海道台的背景,包括这一衙门结构和发展,以及在此衙门担任职务的人的特点。该书的第九章《结论附录1上海道台(1730—1911)》中,记录担任上海道台一职从雍正八年至宣统三年计183年的,共有道合147人(次)担任。

陈(程)姓的道台只有三人,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与安徽人进士出生的陈大化;有道光七年(1827)湖北人进士出身的陈銮;道光十一(1831)湖北人拔贡出身的程怀璟。他们任职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其任职履历中也没有张万选交集的记录。不过,“茂也”是不是他们的字或号呢?也无从考证。

“张家大亮脊”为南北两个四合院组成。南院内外两进,有主屋九间,檐高3.6米,屋宽5.3米,墙厚0.6米。两层炮楼一栋。整个建筑以江南粉墙黛瓦为主基调,借鉴鲁东南建筑的厚重朴实的风格,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样式多为“直线硬山两坡顶”,全石到顶。

石墙的檐口下、山墙的博风用青砖或用白灰装饰成“人字型”。蝴蝶瓦屋面,下铺楠木条瓦椽,瓦橡上青砖覆盖。主屋皆块石砌就,灰浆勾缝。室内四梁八柱,板壁硬山,青砖铺地。院内分前后两进,走进大门过道,眼前就呈现一堵影壁,白底上有红色或黑色书写的“福”字。南院影壁旁“鲤鱼跳龙门”石匾额,镶砌在墙内。转弯再跨过一座石雕“月亮门”,进入内院。院内的装饰物多姿多彩,集中表现出中国道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主堂屋门东有黑砖砌就的三处“天香庙”,其中有一处“天香庙”是极为少见的石头雕成。逢年过节时,家人们就会点上大香,恭敬各路神仙。

主屋过门石中间,刻有“八卦图”,象征阴阳和谐。门上有砖雕“户对”,所谓“户对”,指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用五块青砖呈梯形叠砌,砖面雕刻着卷枝莲缠绕,荷花是何仙姑所持的宝物,意为“手执荷花不染尘”,可修身养性。一对黑漆板门厚重,它的门框内的上方木板上,竟有四个圆圈图案,经过岁月的烟火熏染,清晰可见“福夀雙全”四字,用金粉描写,四字中间有一朵荷花,两头有祥云呈现,这别具一格的门框装饰。

一般民居的装饰都十分讲究门面的“好看”,而忽视后沿美观。而“大亮脊”的主屋后沿墙上刻有许多“花草”。建筑工匠们利用勾墙缝的白灰和石块,用剔地灰刻的手法,刻画出吉祥避邪图案。仅北院主屋后墙上,发现有一条梭形飞鱼由东向西遨游;有两条鲤鱼,由西向东,嬉戏追逐。有体现道教八仙使用的法器,即铁拐李所持的宝葫芦,寓意“葫芦岂止存五福”,可救济众生。

曹国舅所持的宝物“云板”,象征“玉板和声万籁清”,可净化环境。有一株万年青,株顶上硕果累累,象征多子多福,万年长青。有一块长正方荾形框内,刻着“福”字,右旁竖刻着“開門大吉”四字。最大一组是:一把矮肚子酒壶,壶嘴前摆放着两个酒杯。酒杯前的高脚长碟上,盛放着烧好的一条大鱼,鱼上方刻有四条横线,呈热气升腾状。这组图可能是寓意“天长地久,年年有余,蒸蒸日上”吧!

偌大的一片后院里,有厨房、磨房、碓房等堆房。这些房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屋顶一律用从江南购来的黑色砖瓦砌成,是前后通透的“亮纱脊”,当地人称为“大亮脊”。时间长了,人们反倒忘称张家,凡张万选的后代,都以“大亮脊”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gb17山海经d

“大亮脊”的主人“张万选”究竟是谁呢

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大亮脊”两个大院的房屋分给贫农李佃扬、李玉祥、杨柱文等居住。后来他们人口繁衍,陆续搬出重新建房。有的还将小瓦面换成了大平瓦,还有的将原屋扳倒建新楼。剩下的这些房子还先后成了新县乡政府办公用房、朝阳铁木业合作社、朝阳公社粮食加工厂、尹宋大队编织厂、尹宋小学教室、朝阳公社九二0菌种场,劳动下放大学生的宿舍,现部分房屋为尹宋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这件事乍一听起来,很具有传奇色彩。因为朝阳许多老人都能讲述这个故事,尽管版本各异,却都说不清张万选到底是清朝哪代人,何时迁入尹巷的。笔者曾去柳河查访过,张姓后人张国柱先生曾听上辈人讲过,柳河张氏的始迁祖叫张觅,是从山东省即墨迁过来的。也听说过“有进士老祖张万选,或进士炳爹”一说,他们与新县张氏早就断绝往来,所续辈分差不多,但从没听过有家谱一说。柳河确有张氏宗祠,他小时候曾在那里读过书,大门口两旁有对石鼓。此房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在还有一间尚存。

由于尹巷张氏“大亮脊”后人的成分都比较“高”,所存的宗谱早已“灰飞烟灭”,现在的后人们,也只能说上四辈祖宗的名讳,张万选究竟为他们的哪一世祖,都茫茫不知所以然。不过张万选的后人确是人才辈出。有在民国初期就毁家创办巨平小学、担任启新中学校长的张润涛,著名书画教育家张霭楼,有民国初期灌云县创办第一个私人客运公司的张开成。

事到此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事情的端倪竟出自一本叫《朐海黉序录》。它与《海州文献录》《朐海诗存》《朐阳记略》等地方文献一样,都保存了大量的地情资料。《朐海黉序录》中,就记录了张万选参加清嘉庆十四年己巳四月的童试,即考中了第17名秀才。作者张恩沛还在张万选名字上方作眉注,原文抄录:万选,字中青,原配杨氏生一女而卒。张家素封,继娶吴氏,生三男,又侧室生一男。娶吴时年已五十余,至长子飞熊娶亲入泮,生孙后乃卒,年八十余,卒于同治年间。祖居柳河,迁于尹巷同、光年。新县人犹称为西堆房。居人每谈此以为福。

这段记录的意思是:张万选,字中青,他和原配杨氏婚后生一女儿就病故了。张家素来家境富裕(“封”与“丰”古同字)。继配吴氏生三个男孩,妾生一个男孩。张万选娶吴氏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到长子张飞熊娶亲又考中秀才后,张万选还抢了孙子,时年八十多岁,在同治某(原文空白)年才寿终。他的祖籍是柳河,同治末光绪初迁移到尹巷的。

从这个眉注,可以得知张恩沛对张万选是知根知底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张恩沛是土生土长的新县街人,与尹巷鸡犬相闻。张万选的四女儿又是他的堂叔张俊三的夫人。二是张恩沛曾在现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的南涧龙门上,与堂兄张学瀚刻有两首诗刻,开头清楚地写着“民国辛酉,设帐黄窝。”说他在1921年就在黄窝教书。黄窝和柳河同属一乡,近在呎尺。所以说,张恩沛的纪录是完全真实可靠的。

张万选的长子张飞熊是干什么的?张恩沛也有记录:张飞熊,字绍裔。在父亲张万选取得秀才资格的六十年,同治八年(1869)己巳三月二十三日的童试,并取得了第10名秀才。根据来自“张飞熊夹注:绍裔。”张万选后来的功名达到什么程度?新县百忍堂《张氏宗谱.卷二》中,“俊三,字秀浦。妻张氏,附贡生万选公四女。”所以说张万选是附贡生,不是传说中的“土财主”,而是个世代书香人家。

“鲤鱼跳龙门”的石匾额是如何“跳”到学校的凉亭之下呢?

原来张氏“大亮脊”,经过解放以后的土地改革,南大院成为尹巨乡乡政府,后又分配给傍姓村民所有。这些人家逐渐迁出建房,房屋归一人所有。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全部拆毁,在原址上盖起了楼房。时在朝阳中学任教的宋洪德老师,仔细地将拆下来的这块匾额和原二道门圆门石,奉献给母校建校园。学校迁建后,凉亭无恙,匾额保持完好,圆门拆至汉东海孝妇祠,成为墓园的大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