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新沂河,揭开“苏北历史上新的一页”

【连网】  (记者 史卫平 赵梦若 通讯员 王浩歌 李军)从1949年冬到1950年春,几十万民工挖出了一条新沂河,并于1950年夏5次泄洪成功。从此它和新沭河一起,让连云港地区从此不再蒙受水患之苦。

今年夏天,央视摄制组在新沂河取景时,正值雨季,上游洪水汹涌而下,一片汪洋的沂河淌,成为洪水入海的安全走廊。而在没有洪水的季节,站在横跨两岸的大桥上,桥下“沂河淌”的景色,有如人间仙境。

一等模范民工“张大筐”

投身建设做贡献

2016年夏天,中央电视台《沂沭安澜》摄制组在连云港采访拍摄时,在我市开发区中云街道金苏村,94岁高龄的张士山刚刚离开人世。《沂沭安澜》反映的是解放初期那场规模浩大的“导沭整沂”工程建设经过,年轻时的张士山正是百万建设者中的一员。

在整个导沭整沂工程中,由于整治沂河是以江苏为主,山东为辅,故1949年中共苏北区党委、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江苏省当时尚未成立)、苏北军区司令部成立的工程司令部,冠以“导沂整沭”之名,将“导沂”(即整沂)放在了前面。

按照苏北导沂整沭工程司令部(简称苏北导沂司令部)的计划,在沂河下游新辟排洪河道,北起邳县(今邳州),经新沂入骆马湖,从嶂山节制闸出骆马湖后,利用部分原河流,重挖一条季节性大河,两边筑堤。堤内夏季排水,其他季节长庄稼。沿途先后北纳沭河,南纳淮沭河(又叫淮沭新河),再流经灌云,横穿盐河,从灌河口入海,这条河便叫“新沂河”。

当时的张士山是解放军苏北军区淮阴军分区特务团的一名战士。“我父亲年轻时身强体壮。他参加开挖新沂河工程时,号称‘张大筐’,别人要两人抬一筐土,而他一个人挑两筐土。”张士山的儿子张开伦说,老父亲生前,常会提起年轻时的那些事。

“据我父亲说,除了他叫‘张大筐’,当时还有位沭阳人王兆山外号叫‘王大锹’,另外还有一位叫‘王大筐’的,本名王兴业。”张开伦说,“工程第一期第一阶段结束后,我父亲被评为‘一等模范民工’,另外两位则是‘特等模范民工’。”

在张士山去世三个多月后,《沂沭安澜》在央视播出,张开伦有些遗憾,“父亲没能看到。”

五次泄洪惊心动魄

1949年11月25日,开挖新沂河的伟大工程全面开工。

在中共灌云县委党校退休教授戴淦手中,珍藏着一本32开装订成册的油印文件材料。这份材料标题为《春季导沂政治工作》,右上方注明“发至中队”、“对内文件不准外传”字样。

“这是我父亲留传下来的东西。”戴淦说,他的父亲戴恒兴,本地解放初期是灌云县圩中区(今圩丰镇一带)政府的负责人,当时带领民工参加了开挖新沂河的工程。这份《春季导沂政治工作》的内容是1950年春,“高心泰同志在三月十六号政工会议上的工作布置”。文中的“高心泰”,时任导沂政治部主任。

“据父亲生前回忆,导沂司令部为每个县划一段工程,每个县成立一个‘总队’,有泗阳、涟水、沭阳、宿迁、灌云、淮阴等共10个,此外参加施工的还有苏北军区淮阴军分区特务团。”戴淦说。

其中灌云总队负责的工程位于末端,南北两堤,下辖15个大队(区级,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大队下面依次是中队、分队。第一期冬季工程,民工、杂工共245641人,春季工程有329446人。

当时,国家保证每位民工每天吃粮3.2斤,实际每人能得到的粮食多于这个数字。导沂司令部根据上级指示,所有民工的生活都有保障,来去发路粮,阴雨天有补助粮,多挖土多得粮,每挖一方土,国家发给2.25斤粮食。

“新沂河流经的地方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连云港市水利志》编纂者之一张卫怀说,而且流经的大小河沟很多,所有河沟必须堵死,或者设涵洞。

据苏北导沂司令部、政治部编印于1951年的《新沂河年鉴》第一卷记载,其中一项重点工程———堵塞小潮河,从1950年元月初起一直到4月29日,历经五次,才终于令奔腾的小潮河断流,保证了新沂河能如期放水。

1950年春,河道全部挖通,导沂第一期工程结束,新沂河准备开始第一次放水。这年夏天,雨水特别多。从7月3日起,鲁南、苏北同时降雨,雨量达60厘米以上。所有人都提心吊胆,河堤会不会被洪水冲垮?

洪水来势汹汹。1950年7月5日下午5时,新安镇(今属灌南)最高水位达28.23米,且洪峰传播迅速,到了7日,洪水基本排入大海。在此期间,曾出现不少险情,由于补救及时,总算涉险过关。

但新的洪水接踵而来,第二次(7月17日)、第三次(8月4日)、第四次(8月10日)、第五次(8月20日),连续几次泄洪,险情接二连三,惊心动魄。最后一次洪水,8月20日洪峰到达灌云境内(当时还没有灌南),22日,东南风带来暴风骤雨,雷电交加,洪水迟迟下不去。惊涛骇浪把堤上的防风埽大部打垮,堤身倒塌,有的地方发生渗水及普遍裂缝现象。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灌云总队冒着风雨与风浪搏斗,顽强地战斗了四个多小时,终于保住了大堤,转危为安。

五次泄洪完全成功,证明新沂河的伟大工程是合格的,刚刚离任南京市市长职务不久的刘伯承发来贺电,称这是“苏北历史上新的一页”。1951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在题词中说“导沂工程是苏北人民克服水灾的重大胜利”。

沂河淌

汹涌洪水的安全走廊

“‘导沂’工程除新沂河主体工程外,尚包括中运河皂河节制闸、船闸和20余条支流的处理、配套建筑,1953年春全部完成。后经几次扩建加固,设计排洪流量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

《连云港市水利志》编纂者之一张卫怀说,当时沿河主要建筑物有骆马湖出口处的嶂山节制闸;盐河通航的南、北套闸;海口挡潮御卤坝;沭阳城关跨河公路桥等。多年来,新沂河在消减水患、促进商品粮基地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沂河挖出来后,流经沭阳,横穿灌云从灌河口入海。1958年,它将灌云一分为二,河南部分成为“新县”灌南。从此成为灌云、灌南两县的界河。

河南北两边的大堤,相距约两三里。相比之下,冬季堤内的河水并不太宽。河段有的是偏北泓,有的是偏南泓,堤内有大片空地。在当地人口中,大堤里面的河道被称为“沂河淌”。时下正值寒冬,沂河淌内一片青绿,冬小麦长得正旺。

如今在我市境内,横跨新沂河两岸的,有G25长深高速、G15沈海高速、204国道公路桥等,以及几座“水漫桥”。无论是站在哪座桥上,桥下的沂河淌景色都有如人间仙境。

“沂河淌的庄稼只能长一季。”张卫怀说,等到明年初夏小麦成熟收割之后,沂河淌就等着来大水了。每年夏天一到雨季,上游的洪水便汹涌而下。

今年夏天,央视摄制组在新沂河取景时,正是雨季,一片汪洋的沂河淌,以博大的胸怀,成为上游汹涌而下洪水的安全走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