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两个月大婴儿成为连云港年龄最小遗体捐献者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高建锐 孙一文)20日临晚,港城最小的遗体捐献者小小被接往市遗体接受站,即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医康达学院遗体捐赠中心,这是今年第6例遗体捐献者,也是目前港城遗体捐献年龄最小的。近年来,遗体捐献、器官捐献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人们接受,很多人也凭着一份爱心和信念,选择在身后将遗体捐献,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今年截至目前,港城共有6人捐献遗体,累计12例;5人捐献器官,累计9例。相比往年,今年遗体器官捐献有了质的改变。

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死了还想着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社会道德。我市红十字会从2009年开始接受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一直到今年清明节前夕,8年时间只有6人成功捐献遗体6人,4人捐献器官。为了表达对捐献者的哀思和敬意,让后人在祭奠、缅怀、追思、感动中,把这种目前还是少数人的、品德高尚的行为,逐步变成大多数人的一种普遍的、自觉的做法,2011年,市红十字会建设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纪念园。每年清明节,市红十字会都会举办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缅怀纪念活动。

“之前8年来仅6人捐献遗体4人捐献器官,有时好几年都遇不上一个,但是今年这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市红十字会赈济部副主任刘庆介绍,遗体器官捐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很多人并不接受这一做法,而且在遗体捐献申请表中,有着重要的一项,就是“直系亲属情况”,捐献者需要争取到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多方面的“同意”。而实际情况中,很多愿意捐献遗体的人因家属反对最终无法实现遗体捐献。

为什么今年这大半年时间,遗体器官捐献有了一个质的改变。刘庆坦言,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落户港城以后,学校在2014年11月成立了红十字遗体接受站,在市红十字会和学校的紧密配合和沟通下,遗体组织捐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改善。这三年,康达学院依托学生中的志愿开展活动,深入县区乡村宣传遗体组织捐献常识的宣传。特别是今年5月份,学校申请到中国红十字总会的2016年彩票公益金遗体宣传项目《遗体组织捐献宣传与调研》。6月7日,省市红会专家在学校召开了全市红会系统的关于遗体组织捐献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班。从此拉开了宣传的序幕,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康达学院遗体捐赠中心成功接受6例志愿者遗体捐献。

“医科大学是培养医生和医学科研人才的地方,而解剖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离不开遗体捐献者的支持,对社会而言,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着极大的贡献。”康达学院遗体捐赠中心老师王老师介绍,学校人体解剖学标本非常紧张,此前人体解剖学只能利用标本操作,2014年朱甜甜是他们接受的第一个遗体捐献者,目前一共有7例。但是相比教学实际情况,供体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