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东海水晶产业从量到质的发展路径思考

□ 石翔 冯同旺


水晶是东海县呈给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东海县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将一块块天然的“石头”雕琢成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美丽印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水晶产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东海人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辉煌成就:从“资源洼地”到“产业高地”的精彩蝶变


首先是不断壮大的产业规模,集群效应越来越突出。目前,东海已形成集原石采购、水晶加工、产品设计、市场销售、旅游文化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水晶产业链。东海水晶城以上游带动下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汇聚了来自巴西、乌拉圭、马达加斯加等世界各地的水晶原石,还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从业者来此创业,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宏大格局和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年成交量突破百亿元。其次是不断提升的品牌价值伴随文化底蕴越来越丰厚。“东海水晶”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多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日益提升,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经注册为国家级地理标志证也为“东海水晶”戴上了“倍增器”。水晶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涌现出一大批包括雕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结晶的水晶艺术品,实现了从单一的工艺品、饰品向蕴藏“故事”和“情结”的作品转化。再次是不断加强的产业创新力证明发展前景越来越显著。东海水晶产业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谋求转型升级。除由人工雕刻到3D建模、CNC精雕外,还引进了不少国内领先的生产设备。电子商务直播、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风生水起,打破了区域局限,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实挑战: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自我革命”


首先是原创设计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比较厉害。当前,东海水晶的产品依然是以中低端和模仿借鉴为主,缺少独具特点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精品。“家家摆摊、户户加工”的现状使得产品出现大面积同质化竞争,且易陷入低价的“内卷”,企业的利润率也愈加狭小。其次是缺乏高端人才的储备,创新驱动后劲不足。由于县域城市等级偏低和地处苏北经济相对薄弱区域,东海很难招揽到优秀的设计人才和电商人才。本土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也制约着产业往价值链高端行走。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正在显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正在趋紧。伴随着本地水晶资源日渐枯竭,原材料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加之目前的保供体系还未健全,供应链存在着较大风险,面临较大的外部环境挑战。


路径选择:谱写东海“晶”彩未来的战略举措


首先是坚持“以特取胜、以质取胜”的新路,推动水晶产业优质发展。强化创新引领,打造产业“核心引擎”。可通过搭建公共平台,联合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建“东海水晶产业创新研究院”,主攻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的研发及运用;鼓励原创设计,鼓励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美学、西游文化、东海地方特色等与水晶题材相结合。通过设立水晶创意设计基金或举办高规格设计大赛等方式,打造IP属性鲜明的创意产品。其次是打造东海水晶产业“智力高地”,实施人才战略。落实精准引才方针,制定针对水晶产业急需人才的专项引进政策。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机制吸引国内外大师、设计师来东海设立工作室。第三是坚持系统育才策略,培养“水晶工匠”和“直播达人”。实施提升经营者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企业家培训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内生动力”优势,可推出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一方面要加大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快速高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严厉惩治侵权仿冒行为,保障创新者权益。


作者单位:中共东海县委党校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