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镇村干部要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勇挑大梁

□ 赵杰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着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国家发展战略。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镇村干部作为直面群众第一线的工作者,要以实际行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勇挑大梁,当好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镇村干部必须夯实勇挑大梁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镇村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着力提升素质和能力,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学习群众工作方法和技巧,学习“三农知识”,全面提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镇村干部必须持之以恒做好惠民实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任务重、覆盖面广,时常出现新难题、新挑战。作为镇村干部,必须涵养为民情怀,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密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立足自身职能职责,深入基层一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把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中,尽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镇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勇于担当。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离不开镇村干部脚踏实地抓好落实。面对乡村振兴发展中的诸多风险点,就要求镇村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勇于守责、敢于担责,善于尽责。一是镇村干部要勇于守责,把责任心放到工作的制高点。认真学习,吃透各项政策,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对照标准,深挖细品内涵要义。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守住责任,把稳工作方向,以有力的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到位。二是镇村干部要敢于担责。乡村振兴责任重大,需要镇村干部理顺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方向、稳定发展路子,在乡村振兴中要敢于担责,认真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讲政策、讲规则,摆事实、讲道理,推心置腹地与群众做朋友,多倾听群众心声,切实在乡村振兴中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放在心坎上办实办牢,把事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镇村干部要善于尽责。乡村振兴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铆足干劲、下足功夫,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决心和勇气履职尽责。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遇到难题要有决心一个接一个攻克,碰到“绊脚石”要有恒心一锤接着一锤敲,碰到“硬骨头”要坚定地一点一点往下啃。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于碰硬,开拓创新,敢闯敢干,保持为民务实的胆略,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诗画般的美好愿景呈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镇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守正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实干苦干,更需要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作为处于最基层的镇村干部要自觉涵养主动创新的意识,提升创新本领,不断锤炼自身素质,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农业、人文、环境、旅游等各类资源,打破传统思维,以新理念盘活乡村资源。着重关注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的引领发展,坚持以产业为根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顺应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农业多维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明确乡村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不断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美、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为赣榆区沙河镇党委书记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