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区域创新能力“年度大考”成绩揭晓——《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在北京发布。这份报告显示,江苏创新能力在去年跃升一位、排名第二的基础上延续领先优势,保持全国第二,且缩小与榜首广东的差距。(9月28日新华日报)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使命要有新担当,新要求要有新作为。江苏始终不渝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铆足劲头儿铸强“向新力”,努力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以创新驱动为挑大梁提供更强动能支撑,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成果不菲的高分答卷。
科技创新,塑造新优势。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已连续发布25年,为观察、考量不同区域的创新水平和特点提供权威科学的依据。江苏地处开放前沿,改革创新向来是最鲜明的气质。综合值在50分以上,江苏与榜首广东的差距缩小;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一级指标上,江苏是唯一的所有指标得分均高于50分的省(市、区),创新能力全面均衡;创新绩效、科技孵化器数量等多项一级指标、基础指标,江苏排名第一……向新出发、向高而攀,透过这份厚重的创新成绩单可以看出,江苏这艘“经济巨轮”正按照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航线”稳健前行。
产业向新,孕育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在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座上,江苏投大资金、花大力气,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平台载体,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方向,推动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沃土。传统产业推陈致新,新兴产业与日俱新,未来产业布局更新……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了高端仪器、光伏、大飞机、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提供强支撑。
场景焕新,澎湃新活力。江苏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等一批成果、太湖实验室交付国内首艘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南京钢铁智慧运营中心,钢铁炼成的细节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下实现实时映射;连云港市海州区5G智慧农场育秧室里,工人实时查看水稻秧苗生长数据……主动适应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金秋的江苏大地聚势向新,新技术运用到工业、农业等各个场景领域中,工厂车间、科研院所、企业“新意盎然”,开出“创新花”,结出“产业果”,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创新应用迭代升级,创新力量喷薄而出,为经济增长开辟新路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机器人到车间里当“装配工”、脑机接口“唤醒”失去的功能、人工智能解码生命奥秘……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流企业培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一流开放创新创业生态,等等,江苏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对外开放创新效果显著,创新要素流动加速、产业创新百舸争流,奋力扛起勇挑大梁使命担当。(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