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腾的长江到蜿蜒的淮河,从浩渺的太湖到壮阔的黄海,水不仅是江苏的自然禀赋,更是江苏“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精神根脉。9月23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位于南京的扬子江生态公园,实地感受“水韵江苏”的时代风采。(9月24日环球网)
水运连着国运,水资源事关人民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作为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江苏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贯彻水污染防治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围绕黑臭水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目前江苏已建成幸福河湖3505个。长江镇江段,江豚跃出水面嬉戏;洪泽湖湿地,数千只花脸鸭在空中飞舞;黄海滩涂,丹顶鹤悠闲觅食……一条条幸福河湖润泽“鱼米之乡”,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生态基础。
水脉与文脉交融,造就四季繁花、流光溢彩的水韵江苏。江河湖海孕育生态风光,千年历史沉淀人文底蕴。唐代官河、蜀冈北门、桑树脚大型建筑基址等遗址相继发掘,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寻脉运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吸引青年观众竞相打卡;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让江苏大地非遗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江苏积极参与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长江文化节等重要会展、活动,推动历史文化根脉焕发时代光彩,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水韵绽芳华,青春浪花奔腾向前。水韵,江苏最厚重的底蕴,青春最灵动的亮色。任潮起潮落、岁月更迭,绵延45公里的宋公堤始终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榜单;长江遇上京杭大运河,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进入最后冲刺,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正在“黄金十字路口”诞生;从“85后”潜心研发啃下技术“硬骨头”,到“90后”坚守平台一线,24小时连轴转守护运行,再到“00后”带着朝气新上岗,“太湖之光”的故事里青年身影格外亮眼……将青春理想融入水利建设、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实践,新时代青年在江苏大地接力书写新的华章。
江海奔流与日新,经济大省挑大梁。江苏,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了10%以上的经济总量。江水滔滔、运河悠悠、湖荡静谧、海潮澎湃……作为唯一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江苏水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9%。锚定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目标,立足“水乡”地域特征,拓展“水运”发展优势,擦亮“水韵”文化符号,江苏大地生机勃勃、活力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春于挺膺担当处绽放奋斗荣光。(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