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从年产百万辆,到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均稳居全球首位。(8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年产销规模均超过1200万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重塑出行格局,为经济运行、日常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逐“绿”向“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协同作用的结果。政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生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充换电网络建设、智能路网设施建设等协调推进;深化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率先确立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全链条支撑产业自立自强,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打开新空间。最新数据显示,每天有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道路上,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标志着我国电动化转型升级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年增长5倍,是我国“三新”经济高歌猛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的缩影。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三新”经济发展良好,助推中国经济向“新”奔跑。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算力网络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通过“三新”联盟形成创新集群,着力形成“点—链—网”协同效应……随着我国生产要素供需条件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技术、知识、数据等新型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三新”经济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展现出向新向优向绿、蓬勃向上发展的力量,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中国具有增长潜力大、需求多元化、开放包容的超大规模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规模应用场景和持续迭代机会。“三新”经济不仅是数字与规模的跃升,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激活社会创造力。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从电池研发到自动驾驶测试,从充电桩运维到车联网服务,上下游岗位需求激增。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与科技革命浪潮的背景下,以“三新”经济为突破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路向“新”,阔步前行。(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