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航海,向新图强”。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海日活动,旨在推进中国与全球航海事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包容多元、普遍受益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系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粮仓”建设、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船舶新接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引领海洋经济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升。
逐“绿”远航,点亮绿色航海的发展底色。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落地,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加速新能源船舶、低碳环保航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绿色港口、绿色航道,构建全链条绿色海运体系。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进航运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摆脱传统的增长方式,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催生航运新模式、新动能,提升航运业新价值,海洋能、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守护人类蓝色家园,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引领世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潮流。
向“新”图强,把准智慧航海的发展方向。聚焦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航海的深度融合,“梦想”号探秘大洋、妈祖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全面推广,不断提升建设海洋强国的科技成色和底气。福建加快建设“空天陆海潜”一体化大融合平台;海南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一批深海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LNG双燃料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代表世界最前沿的船舶制造技术在江苏“落地生花”……向海图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一“路”生花,拓展开放合作的发展空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渊薮,更是连接全球的蓝色纽带。近年来,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度融入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推动完善海事等领域制度规则,促进航运规则、标准的国际互认,携手打造畅通、高效、安全的国际海运大通道,为促进海洋文化交融、增进海洋福祉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以海洋为载体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等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进一步丰富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彰显开放胸襟和大国担当。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航海日引领国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求真务实,同舟共济、包容合作”的新时代航海精神,持续强化全社会向海图强的价值认同,聚心集智推动我国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奋楫远航。(文/高谭,图/青声漫语工作室)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