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麦苗返青、油菜抽薹、早稻育秧……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管关键期。从智能育苗到精准播种,从无人农机到大数据管理,科技的广泛应用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多地依托一批新技术、新设备助力田间管理,不断夯实夏粮丰产基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今年春耕春管,各地机械化翻田、智能大棚育苗、数字化管理等“科技春耕”场景成为新潮流,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传统农业增添活力。
科技赋能农机,田野拥抱智慧。“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在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高标准示范田里,农技专家正熟练地操作着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种粮大户焦现生发自内心的感慨,道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甜头”和“盼头”;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农业部门引导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大型无人机、卷盘喷灌机、圆盘施肥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追肥浇水,打牢小麦丰产丰收基础……春耕春管尽显“科技范”,新技术新设备助力夏粮丰产,新质生产力在广袤乡野茁壮生长。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要打头阵。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科技装备已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重要保障。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八成,科技功不可没。要在较高基础上继续实现稳产增产,重心要放到单产提升上,因地因作物全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融合,提高技术到位率,带动粮食大面积增产。从良种到良机,再到良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农业向“新”,万象“耕”新。河南许昌的348万多亩小麦陆续返青,当地运用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精确计算麦田水肥需求,让春季田间管理更精准、高效;河北馆陶县在全县范围内安装智慧农业系统,32万亩耕地上安装了3600多套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常态化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病虫害等信息……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奋战120天抓春管提单产夺夏收粮油丰收行动,紧盯关键农时、关键技术、关键要素,“天上飞的+地下跑的”省心省事又省力,智慧农业装备成为春耕生产“加速器”,“科技+农业”深度融合,绘出田野新“丰”景。
植保机、无人机,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驰骋在田野上,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全流程能够实现自动化……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会种田”到“慧种地”,从“老把式”到“新农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力度,新质生产力重构千年农耕文明,铺展农业现代化壮美画卷。(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