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新八级工”,让技能人才迈向“更高层”


1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在人才工作进展中指出,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强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管理,累计备案4万余家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全年超过1200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2000多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推行“新八级工”制度,为技能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也为江苏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人才是第一资源。过去一年,江苏在风雨洗礼中强健体魄、壮实筋骨,在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踏平坎坷,在千帆竞渡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拼出了一份扎扎实实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也应该看到,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来说,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实践再进步、再有积极变化,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新八级工”制度落实,力争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八级工”制度开启技能人才成长“黄金时代”。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八级工”制度,到五级工制度,再到如今的“新八级工”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升级变化和人才发展需求,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让更多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在工资待遇上不断提升。显然,“新八级工”制度落实,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技能人才成长迎来了好机遇,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活力,为企业提供更多急需的“将才”。


向“新”而行,“江苏制造”攀高向强。推动江苏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步,把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关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弘扬工匠精神,让更多技能人才具备“金刚钻”,成为“顶梁柱”,为江苏制造升级转型提供“硬支撑”。“新八级工”制度让技能等级“链条”更长更完善,为其职业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建立与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的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突破、超越,让领军人才个个“身怀绝技”,为“江苏制造”蓄积强大动能。


技能人才更有奔头,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匠心聚,百业兴。“新八级工”制度既让技能人才有目标、有追求,激发他们不断向前奔跑的内在动力,也能享受更高的待遇,拥有当代工人的荣光,增强企业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内驱力。“新八级工”制度从“纸面”到“地面”,适应产业升级变化和人才发展需要,突破了资历、年龄等方面的限制,着力激发高技能人才的明星效应,让技能人才更有盼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激励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强化江苏技能人才支撑,既要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让技能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也要树牢实干导向,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锤炼攻坚克难的真本领,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李茜)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