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钟点房洗衣”,市场“空子”钻得好!


这段时间,“酒店洗衣攻略”在网络上大火。住宿舍的大学生、租房住的打工人,流行把酒店的钟点房“薅”成了洗衣房。来自武汉的研究生小鱼(化名)花100元开钟点房洗十几件衣物,并详细记录了全程的洗衣体验,发帖后浏览量达29万。但有网友吐槽,“大学生真会薅羊毛!”(人民日报客户端)


“钟点房洗衣”话题的热度何以持续升温?显而易见,首先缘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体验到其中的“利”。正如报道举例,网友“疯狂零零七”算了一笔账,在洗衣店洗羽绒服、大衣、毛毯、被套等大件,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相比之下,在酒店花一两百元开一间钟点房,可用上几万块的商用洗烘设备,烘出来的衣服蓬松柔软,实在是“性价比之选”。“花最少的钱,洗最多的衣”,既然“划得来”,何乐而不为?


“钟点房洗衣”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有人顾虑“酒店服务降级”“影响正常住客权益”之弊,这乍听起来也不无道理,一段时期以来,利用规则、制度漏洞或运营方疏忽“薅羊毛”现象委实时有所闻,也一直饱受诟病,更不乏因此而被追责者。但稍加考量便不难发现,此“薅”非彼“薅”,是正常、正当地享受店家提供的服务,酒店对此非但没有异议,相反还表示非常欢迎住客预定钟点房来洗衣服,“只要入住即可自助洗衣,酒店营业没有受到影响”,可见习惯性质疑大可不必。


“钟点房洗衣”悄然兴起,实际上是钻了市场的“空子”,也不失为消费提质升级与酒店服务提质升级的“双向奔赴”。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机遇。学生公寓虽然也有提供自助洗衣房,但是不方便洗羽绒服,也没有消毒的功能,费用多为几十块不等,酒店业“见缝插针”,把客房转变为钟点房,实行分时段收费,洗衣所产生的水电费、洗涤费用以及机器损耗等成本也并不高昂,既盘活了现有资源,有效提高了入住率,增加了酒店收益,又满足了大学生、打工人等特定群体的洗衣需求,这何尝不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共赢?


深挖共享空间的潜力,主动求变开辟增收渠道,酒店业可以,其他服务业同样大有可为。“钟点房洗衣”引发的舆情波澜,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全力扩内需语境下,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就要善于发现隐形需求、发掘潜在需求、满足新型需求,在细分消费群体、捕捉消费诉求中钻市场的“空子”,做细、做实、做足“拾遗”“补缺”“升级”“上新”文章。规则合法严谨而被遵守,服务保障有温度不打折扣,相向而行、共享共赢的“薅”与“被薅”多多益善。(高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