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国庆节假期,连云港的日出火了,各地青年人结伴来到海边,一起观赏海边日出美景,这其中不乏是临时组合的“观日搭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在休闲之余,会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寻找各种“搭子”来满足相同兴趣的短时陪伴和交流,于是“搭子”社交应运而生。
“搭子”社交,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止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无需深入了解彼此,只有纯粹的共同爱好,能够为年轻人提供简单的社会关系,减少年轻人对社交活动的焦虑和抗拒。
考研搭子、吃饭搭子、健身搭子、摄影搭子、旅行搭子……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社交平台上发布寻找假期旅行搭子的人数量激增,很多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让网络流量迅速匹配与其兴趣相同的伙伴,在假期中结成临时社交关系,一同旅行、玩耍……这种交友方式的产生反映出现在年轻人喜欢精准交友的性格特点,也更加符合符合快节奏生活条件下的社交要求。
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许多不法商家和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搭子”做幌子,背后却另有所图。让原本纯粹的社交难辨真假,从而暗藏危机。如何分辨假冒“搭子”发布的涉黄信息、如何规避违规旅行社通过“搭子”关键词拉客宰客……每个“搭子”关键词背后都隐藏着未知数,这对于真正寻找搭子的用户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为社交平台把好审核关也带来了新的考验。
首先,社交平台要确保对发布此类信息的用户落实实名制度,做好提醒和提示,对有害信息及时有效地过滤处理;其次,用户在上网寻找“搭子”时也要注意分辨,及时保留依据,如若涉及旅游服务或其他交易类的,一定要与其签署正规合约;最后,社会对此类社交产生的纠纷能够有对应的法律法规有效解决处理,好让这种大家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变得更加安全可信。(张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