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各展其长”兴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大未来

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走进果林向现场的果农、农技人员等详细询问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习近平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习近平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惠农富农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以资源优势切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特色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有望。数据显示,2023年,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今年8月份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创建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特产富农,因地制宜促增收;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日渐兴旺。山西大同黄花、陕西延安红苹果、江西赣南脐橙……“各展其长”兴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同时,正推动乡村加速驶上全面振兴的“快车道”。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当前,我国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阶段,乡村全面振兴正在稳步有力推进。实践已然充分证明,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各展其长发展特色产业,各尽其能助力产业腾飞,各美其美强产业惠民生,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振兴道路。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充分挖掘本地“土”资源,在“特”上找准着力点,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土特产”方能变身大产业,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乡村是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尽管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当前乡村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品种、品质、品牌也都有待提高。立足于“土”,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围绕本土的亮点产业做文章;精工于“特”,让本乡本土的产品“靓”起来;着力于“产”,深耕市场拓展,持续推动销量与产量同步拉升。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各展其长、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将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点燃产业引擎,拨亮希望的田野。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下足“各展其长”绣花功夫,推动特色产业蓄势成长,一定能够撬动乡村振兴大未来,让希望的田野洋溢勃勃生机,铺满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锦绣。(谢云)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