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建设教育强国“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加快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有更大作为。


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千万个新时代“大先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强支撑。先生之“大”,不在于学校之大,也不在于职称之高,而应在学问之深、品德之高、格局之大。从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到用毕生精力践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誓言的黄大年;从扎根深山、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李保国,到用扁担把上百斤课本挑过大山的张玉滚……作为人民教师,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正是时代呼唤的教育家精神。“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正是千千万万教师秉承以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姿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支撑起教育强国的时代梦想。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好“大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优势,让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中,点亮理想灯塔。这个学期,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统编教材,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加强劳动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新格局加速构建,着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12年以来全国累计增加310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新专业;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日渐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高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