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职教“加速跑”,聚力“技能强国”


7月30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在福建晋江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晋江经验”和“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直接,是国家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离不开拥有更多的大国工匠,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94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近年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显著增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也要看到尽管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等各方面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的匹配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职业教育也期待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高质量教育厚积高素质人才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针对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需要直击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也将有效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现代职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素质,根本上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发展。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协同合作,应时而谋、顺势而为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高水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向着技能强国“新蓝海”加速迈进。(苏云)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