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以“研值”育“新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指导发展实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因地制宜”、目标在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共同切入口则在于科技创新,在于打磨“研值”。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时代发展之必然。而新质生产力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以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的工业为例:2023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合计营业收入24.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占机械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1.3%和81.0%。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将持续加速体质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倍添强劲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既是对江苏的期许,也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法论。下大力气推进标志性工程提速、平台能级提档、科研攻关提能、人才支撑提质、成果转化提效和创新生态提优,“研值”强则新质生产力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有利契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同现代化产业集群有机集成、系统衔接。2023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都超过了四成,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以“研值”育“新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江苏有底气更有实力。但一花独放不是春,呼唤各地立足实际,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高质量发展好比一场“登山赛”,新质生产力则是赛程中的一个“制高点”。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孕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春天出发,向着美好未来昂首阔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即将澎湃涌动,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光明广阔。(管乐)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