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做灾后重建的坚强后方和强大支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广大党组织要凭过硬作风保持连续作战的战斗状态,以驰而不息的真抓实干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把“民生答卷”答细答好,做灾后重建的坚强后方和强大支撑。

做灾后重建的坚强后方和强大支撑,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各级党组织在灾后全方位摸底统计、核灾报灾时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顶”,在最短时间内保障和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面对灾后各地问题和困难的差异性,要坚持下沉一线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因户施策,对受灾群众特别是对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情况核准,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要通过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客观科学地对因灾倒损民房、田间灾情、群众财产、基础设施等各类损失进行现场逐户核查鉴定,建立完善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的信息台账,争取重建工作早部署、早启动,提高资金物资对接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灾情的受灾范围之广和经济损失之大无不考验着党组织的吃劲、兜底能力,灾后需要重建的不只是环境和家园,更是广大群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受灾群众安置、农田工厂清理恢复、电力通讯抢修排查……都是立在重建任务面前的一道道难关,亟需启动党员率先垂范、各职能部门团结协作、群众守望相助的“多线作战”模式。要在精准调研的基础上,以群众期盼为出发点,通过建立短期救济机制、安排过渡性住房、提供良种良苗和技术扶持、协调保险理赔,为受灾群众恢复生活生产把措施想细、将工作做实,提升帮扶工作质效。同时要善用众力、集众智,强化救灾政策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同心协力参与到爱心捐款、志愿服务等灾后自救行动中,以“硬核”力量打赢灾后恢复这场硬仗。

做灾后重建的坚强后方和强大支撑,我们义不容辞。我国面临的每一次重大灾害既是作风的“检视台”,又是能力的“赛马场”。此时汛期未过,既要绷紧思想弦,更要打好隐患大排查攻坚战,做到思想上不懈怠、措施上不疏漏、责任上不缺位,坚持“眼前”“长远”两手抓,牵住灾后重建的“牛鼻子”。要树牢“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通过剖析此次暴露的短板弱项进行弥补,做到不看显绩看潜绩,最大程度降低隐患存量;健全“镇、村、组、点”群防体系,夯实各级责任,定期组织开展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处置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统筹调度各方资源和力量落实细化监测、巡查和监管,确保应对次生灾害思路清、方法活、举措实,以此握牢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主动权。(红博)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