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灌南县人民检察院通过视频方式,在“线上”将一本“见义勇为”荣誉证书送到抖音博主“孩子的安全官”手中,同时给予1000元的奖励,感谢他勇敢举报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样的奖励行为不仅坚定了更多人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的信心和决心,也让人们看到社会的正能量,值得点赞。我们应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强制报告制度中,让侵犯者的侵犯行为及时被制止,让被侵犯者可以大声说“不”。
2020年5月,九部委联合制定《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该项制度发布1年多来,在各地逐步探索实施,灌南县人民检察院因时制宜打造强制报告小程序,便于报告者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为管住伸向孩子的“黑手”提供了有力支持。
要加强制度宣传贯彻力度,增加该项制度的知晓度。要通过宣传培训加强强制报告主体的法律意识,使公职人员、医生、老师、检察官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能够准确掌握报告情形、报告流程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监委、教育、公检法等机关要对受理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强制报告制度理念,积极落实好制度。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平台加强普法让公众了解、支持该制度,成为强制报告的参与者、监督者,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要加强协作联动,补齐法律制定短板。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强制报告制度是切实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创新举措。在具体的执行中,为了让该项法规更加有效,还需要鼓励更多部门参与到该项行动中,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责任等,构建强制报告协作机制,从而利于各部门及时密切配合,提高线索发现和案件办理的效率,让强制报告制度的效果得到彰显。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随着强制报告制度落实落地,我们坚信该项制度能够更好地发动群众力量,实现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的积极发现、及时处置和妥善管理,让更多人发挥“千里眼”作用,让旁观者成为主动保护的参与者,为未成年人共同铸就安全保护网络,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 周莹)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