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科技人才集聚 厚植发展沃土

  近日,笔者在一次采访中听到一位企业家说:“人才在哪里,我们的工厂就将建设在哪里。”确实,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想走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必须将人才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竭尽全力集聚创新人才。

  今天,连云港正在“后发先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如果用简单的“老办法”和传统思维方式追赶是万万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解放思想,通过创新思路和方法,走创新发展之路。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实现连云港的“后发先至”,必须要提高创新经济在城市中的比重,赢得市场主动权。然而,发展创新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更需要有能突破这些技术的核心科技人才。盘点我市科技人才梯队,我们仍然存在人才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强、顶尖人才缺乏、人才管理体制不顺、人才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港城集聚创新人才效率,也影响了我市经济创新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人才引领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当前,连云港发展的人才需求比较多元,从顶尖人才到高端蓝领工人都有缺口,我们必须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重评审轻研究”的习惯思想,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把科技工作者从“繁文缛节”和“无穷的报表和审批”中解放出来。相关县区、部门、企业要从根本上破除“重物轻人”等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才能有效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和活力,并以市场机制来体现人才价值,让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分量重起来、人本身的价值也跟着“重”起来,从而切实提升创新经济对优秀科研人才的吸引力。

  要加大城市主导产业基础研究投入,积极引入高端院所和高校资源,为连云港配置人才培养的“鱼塘”。要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为甘心坐科研“冷板凳”的科技人员提供条件;摒弃人才引进短视行为,切实在人才发展软环境上用心、用力,搭建事业平台、人生舞台,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引入同连云港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校教育资源,鼓励相关的大学、科研院所在连云港设立研究生院、博士生工作站,保障连云港主导产业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输入。

  我们坚信只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厚植人才发展的土壤,就能为港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周莹)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