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正处于“十四五”首战首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各部门要着眼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稳定市场有效需求,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增加有效投资供给需要同投资要效率。所谓“有效”,关键是所投项目“有用武之地”。这就要求我市在项目选择上要统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等要素,确保一些基础性、长期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结合的项目成为港城投资的热点。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抓产业、抓工业,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投入,5年完成产业投资4300亿元,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展露雄姿,“中华药港”拔地而起,以石化、冶金等临港工业和“三新一高”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连云港要进一步增强投资的有效性,向投资要更多回报,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有后劲的发展。
增加有效投资供给需要科学规划项目清单。每年我市都会排定一批重点项目,涉及产业、科技载体、基础设施、环保等众多领域。这就要求我市各地各部门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年度项目库,确保年度投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在项目选择上,要克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传统思维,按照新理念、新要求精准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确保将好项目、优质项目补充到全市项目库中,支持港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制订方案时需要有全局思维,形成区域投资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对于长期项目,则要按照“倒推法”,分节点设置目标,确保能够稳扎稳打落实项目;对于需要“攻坚”的项目,更要考虑群众所盼、企业所想,通过前期深度调研、方案对比和模拟尽量选择最优方案。
增加有效投资供给还需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常来看,重大项目的资金来源既有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府投资,更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重大项目投资模式,资本市场融资、银团和国有平台投资等模式有力地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接下来,我市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核准环节和程序,严格按照负面清单推进项目审批审核,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重点项目投资中来。此外,我市还需要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的长效机制,把支持民间投资的好政策变成企业的获得感,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等主要障碍,用改革激发有效投资的内生动力。
我们期待,有效投资能成为连云港“十四五”崛起的“催化剂”,助力连云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莹)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