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事关现代化建设

【连网】  12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为职业技能大赛致信祝贺,足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结束在北京市前门看望慰问乘车返回途中,特意走进胡同的快递服务点,看望“快递小哥”等劳动者,他关心劳动者是一贯的,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科技强国靠人才。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奋斗者”号胜利返航,这凝聚了多少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从港珠澳大桥三地飞架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从“北斗”闪耀到“九章”问世,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不仅为“十三五”完美收官立下汗马功劳,也必将为“十四五”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他们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而这些人才除了要经过努力奋斗外,与国家和地方的大力培养是分不开的。从国家层面举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优胜者是一种激励,也为其他参与者提供一个沙场练兵、取长补短的切磋机会。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对科技人才产生积极正向引导,对科技队伍建设产生积极正面影响,使我们产生很多美好遐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一个非常复杂漫长的过程,他们在“宝塔”处于“塔尖”的位置,就像一个高大完美的建筑,要有坚实的基础、坚固的墙体,才能越建越高、越建越好。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需要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共识,在劳动中学技能、长知识、增才干。因此,虽然不能否定炒股、炒房、炒黄金暴富者,也必须鼓励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来,摒弃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杂念,把劳动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一种人生追求。不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这个队伍越庞大,学知识、学技能的人越多,氛围越浓,体制机制越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几率也越高,人才成长的周期也越短,总体水平提高也越快。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身边人的帮助,其内生动力也是最为关键的方面。要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个人必须要积极作为,有目标、有决心、有追求。还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平心静气,潜心研究,苦练内功,不能有丝毫浮躁心理和骄傲自满情绪。要坚信行百里者九十为半,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坚信苍天不负有心人。决不做功亏一篑的事情,要作出掘井及泉的努力,柳暗花明就在前面。现实中,有江苏最美青年、21岁的大国工匠宋彪,也有我国核潜艇之父、早年坎坷,终成一代大国工匠的彭士禄。不论崭露头角,还是大器晚成,他们的成长都极为复杂,但个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共同的。局外人不一定十分了解他们奋斗的过程,但没有哪一个能轻而易举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这一点毋容置疑。

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亦如是。嫦娥五号、北斗通信、贵州天眼等,哪一样卡脖子技术不是自己成为“巨人”解决的?谁的“肩膀”可以“站”?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正确的选择,应沿着这条路走到永远。(周璇)

相关新闻